-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方案资料
方案资料
PAGE#/NUMPAGES#
方案资料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风湿药物使用护理方案(甲氨蝶呤)
一、护理目标
核心监测目标:动态跟踪甲氨蝶呤用药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损伤),监测准确率≥95%,早期识别药物毒性反应,避免延误干预。
功能维持目标:通过规范用药护理,控制关节炎症(关节肿胀、疼痛缓解率≥70%),维持关节活动度(如膝关节屈≥100°、掌指关节伸≥0°),避免关节畸形与功能丧失。
康复促进目标:用药4周内患者关节疼痛NRS评分降至≤3分;8周内可独立完成日常动作(如穿衣、握拳),关节功能分级提升1级(按HAQ评分);患者用药依从性≥85%。
家属指导目标:帮助家属掌握甲氨蝶呤用药观察、不良反应识别及居家护理技巧,照护配合度≥90%,构建“专业监测+家属协助+患者遵医”的用药管理体系。
二、监测内容与频率
(一)用药与疗效监测
药物使用监测
监测项目:用药剂量(口服/注射剂量,每周1次,避免过量);服药时间(固定每周同一时间,避免漏服);叶酸补充(用药后24小时服用叶酸5mg,每周1次,记录服用情况)。
频率:剂量与服药时间每次用药时核对;叶酸补充每周记录1次,漏服时及时补服并调整后续时间。
疗效监测
监测项目:关节症状(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每周2次);疼痛程度(NRS评分,每日2次,静息/活动状态各1次);关节活动度(用量角器测掌指、腕、膝关节活动度,每周1次);炎症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每4周1次)。
频率:关节症状每周2次;疼痛每日2次;活动度每周1次;炎症指标每4周1次,疗效不佳时加密至每2周1次。
(二)不良反应与安全监测
血液系统监测
监测项目: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用药第1个月每2周1次,稳定后每月1次);骨髓抑制征象(如乏力、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每日观察1次)。
频率:血常规初期每2周1次,稳定后每月1次;骨髓抑制征象每日1次,指标异常时持续监测。
肝肾功能监测
监测项目: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每4周1次);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每4周1次);肝损伤表现(如黄疸、腹胀、食欲下降,每日评估1次)。
频率:肝肾功能每4周1次;肝损伤表现每日1次,指标异常时每2周复查1次。
其他不良反应监测
监测项目:黏膜损伤(口腔溃疡、腹泻,每日检查1次);肺损伤(咳嗽、气促,每日评估1次,每3个月查胸部CT1次);感染征象(发热、咽痛,体温每日测4次,异常时查血常规)。
频率:黏膜损伤每日1次;肺损伤症状每日1次+每3个月CT;感染监测体温每日4次,发热时即时查因。
三、针对性护理措施
(一)用药护理(规范甲氨蝶呤使用,减少不良反应)
1.用药前准备
患者评估:用药前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CT,排除用药禁忌(如严重肝损伤、活动性感染);评估患者认知能力,确保理解“每周1次”用药频率,避免误服为每日1次。
器材与药物准备:口服甲氨蝶呤(规格2.5mg/片)按剂量分装(如每周7.5mg分3片,用专用药盒标注“每周X服用”);注射剂型(如10mg/支)需冷藏保存,使用前核对有效期,准备无菌注射用品(皮下注射时用2ml注射器、4.5号针头)。
2.用药操作
口服给药:指导患者固定每周同一时间服药(如每周一早餐后),用温水送服,避免与抑酸药同服(间隔2小时,影响吸收);漏服时若距离下次用药>3天,可补服全剂量,若<3天则跳过漏服剂量,下次按原计划服用,避免双倍剂量。
皮下注射:注射部位选择腹部(脐周2cm外)或大腿外侧,轮换注射点(每次间隔≥2cm);注射前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垂直进针,推药缓慢(10秒/ml),拔针后按压3分钟(无出血即可);告知患者注射后24小时服用叶酸5mg,减轻黏膜损伤。
3.用药后观察
即时观察:注射后观察30分钟,查看有无局部红肿、瘙痒(过敏反应);口服后观察2小时,有无恶心、呕吐(轻微反应可耐受,严重时遵医嘱用止吐药)。
长期观察:用药后1-2周重点观察口腔溃疡、血常规(防骨髓抑制);2-4周关注肝肾功能,出现ALT升高(<2倍正常上限)时,遵医嘱加用保肝药(如甘草酸二铵),>2倍时暂停用药。
(二)不良反应护理(分系统针对性干预)
1.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预防:用药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防感染);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防牙龈出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