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PAGE
1-
南图尔盖盆地天然气成藏规律,勘探技术与成效
一、南图尔盖盆地地质背景
1.盆地构造特征
南图尔盖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晚中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盆地的基底主要由前寒武纪结晶岩组成,其上覆盖了厚达数千米的沉积地层。盆地东西两侧分别为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北边界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盆地内部构造特征表现为多级断裂系统,其中以NE向和NW向断裂最为发育。NE向断裂是盆地的主要边界断裂,控制了盆地的总体形态和沉积演化。NW向断裂则形成了多个次级断陷和隆起,对沉积相的分布和油气成藏具有显著影响。据研究,NE向断裂带的延伸长度超过1000公里,最大宽度可达50公里。
盆地内部沉积层序复杂,可划分为多个沉积体系。其中,侏罗纪-白垩纪的陆相湖盆沉积体系是主要的烃源岩层位。该层位厚度可达500-1000米,有机质含量丰富,成熟度较高,是盆地内重要的油气成藏层位。以某区块为例,该区块侏罗纪-白垩纪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5%,总有机碳含量达到30亿吨,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此外,盆地内还发育了多个古潜山和断块山,为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
2.地层发育情况
(1)南图尔盖盆地地层发育经历了从古生代到新生代的漫长地质时期,形成了多层位、多类型的沉积地层。古生代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中生代则以陆相碎屑岩为主,新生代则以湖相沉积和河流相沉积为主。
(2)中生代地层包括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其中侏罗系以火山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白垩系以碎屑岩、泥岩和煤层为主,第三系则以湖相泥岩、砂岩和砾岩为主。这些地层是盆地内重要的烃源岩和储层。
(3)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区域,以湖相沉积为主,包括泥岩、粉砂岩、砂岩和砾岩等。这些地层在盆地边缘地区逐渐过渡为河流相沉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沉积体系。地层厚度在盆地中心区域可达数千米,而在边缘地区则相对较薄。
3.沉积环境分析
(1)南图尔盖盆地的沉积环境经历了从湖泊到河流的演变过程。在古生代至中生代,盆地主要处于湖泊沉积环境,形成了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地层。这一时期的湖泊沉积环境表现为浅水湖泊,水体较浅,湖底沉积物以有机质和碳酸盐为主。
(2)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盆地逐渐转变为河流沉积环境。随着构造活动的加剧,盆地内部形成了多条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在盆地边缘堆积。这一时期的河流沉积环境以河流相为主,沉积物类型包括砂岩、砾岩、泥岩等,反映了流水作用和沉积物搬运的动态过程。
(3)在新生代,盆地中心区域形成了大型湖泊,湖相沉积环境重新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时期的湖泊沉积环境以深水湖泊为主,水体较深,沉积物以泥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湖相沉积层的发育为盆地内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层和盖层。
二、天然气成藏条件
1.烃源岩特征
(1)南图尔盖盆地的烃源岩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和第三系湖相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这些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丰富,类型多样,以Ⅰ型有机质为主,部分区域存在Ⅱ型有机质。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一般在0.5%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5%以上。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强,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为主,热演化程度适中,普遍处于成熟阶段。
(2)烃源岩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区域,呈带状分布。这些烃源岩在盆地边缘地区逐渐过渡为河流相沉积,有机质含量有所降低。据研究,盆地内烃源岩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资源量巨大。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湖泊环境,水体较浅,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湖泊生物残骸和植物物质。
(3)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在盆地中心区域,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热演化程度适中,有利于油气生成。此外,烃源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气性也对其成藏潜力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南图尔盖盆地烃源岩的孔隙度一般在10%以上,渗透率在0.1毫达西以上,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盆地内已发现多个油气藏,证实了烃源岩的良好成藏性能。
2.储层性质与分布
(1)南图尔盖盆地的储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碎屑岩,包括砂岩、粉砂岩和砾岩等。这些储层具有较好的物性,孔隙度一般在10%至30%之间,渗透率在0.1至1毫达西之间,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以某区块为例,该区块侏罗系砂岩储层孔隙度为15%,渗透率为0.5毫达西,已发现油气藏。
(2)储层的分布受构造和沉积环境控制,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断块隆起和断陷带。在盆地中心区域,储层厚度较薄,分布不连续;而在边缘地区,储层厚度较大,分布相对集中。据研究,盆地内储层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其中有效储层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以某区块为例,该区块储层累计厚度达200米,油气资源量丰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