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五-学案48-理解文言实词(二)——善于推断-代入比较.pdfVIP

板块五-学案48-理解文言实词(二)——善于推断-代入比较.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案48理解文言实词(二)

——善于推断,代入比较

复习任务1.掌握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2.掌握两类实词题型的答题方法。

考情微观见学案47

活动一掌握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一)语境推义

语境推义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一个多义词在句子中的上下文来确定该词在这一

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利用语境推义法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马文升)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明史·马文升传》):朝官/

望其项背

(2)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

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

走如鲁(《吕氏春秋·慎行》):讨伐

(3)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指传

主胡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

人分谤之意乎?”(《宋史·胡宿传》):责备

解析(1)“班列”原指“朝班的行列”,又可指“朝廷”或“朝”,这里根据上下文可译为

“朝”。“望”作为动词,有“看”“期望”等义,联系前文“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是

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在这里“望”是“望其项背”义。

(2)“诛”是“杀”义,单看它在这个句中很恰当,但结合大语境,尤其是结合下文看,解释

为“杀”讲不通,因为庆封逃到鲁国了,因此“诛”在这里应解释为“讨伐”。

(3)将“诮”解释为“讥诮,讽刺”,仿佛顺理成章。之所以给人这种感觉,一是因为“诮”

的常用义为“讥诮”;二是因为将“讥诮”义代入句中,说通判、僚吏处事不当,使得胡宿“讥

诮”他们,似乎也未尝不可。但全面联系语境,特别是准确把握下文胡宿所说的一番话,就

可以判定“诮”解释为“讥诮,讽刺”是否正确了。揣摩胡宿话语的意思,是直接指出通判、

僚吏的错误,这不是在“讥诮,讽刺”,而是在“责备”。因此,“诮”在这里应解释为“责

备”。

理解实词含义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语境原则。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

之分。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就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

即词语所在句子的所有相关文句。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符合上下句构成

的语境,但不一定符合完整的大语境。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整体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

惑性。所以,结合语境来辨析词语解释时,绝不能只将解释代入句中,看其在本句中是否恰

当,也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找到所有相关语句,在完整语境中

进行揣摩。

(二)句法推义

1.对称推义

充分利用句子中加“△”的字来推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1)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滕王阁序》):满

(2)则思慎始而敬终(《谏太宗十思疏》):慎重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九章·涉江》):任用

(4)人众车舆,万物殷富(《史记·南越列传》):众多

(5)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论衡·自纪篇》):责备

(6)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非国语》):边际

在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

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的分析,

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2.语法推义

利用语法推义法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明史·花云传》):掠取

(2)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指传主花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

而进(《明史·花云传》):保护

(3)诸山越(指偏远地方)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指传主黄盖)为守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m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11月13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