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节日题库及答案
一、中国传统
一、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春节的传统习俗?
A.贴春联
B.守岁
C.祭灶王
D.赛龙舟
答案:D(赛龙舟是端午节习俗)
2.元宵节的“元”指“第一”,“宵”指“夜晚”,其日期是农历()?
A.正月初五
B.正月十五
C.二月初二
D.三月初三
答案:B(农历正月十五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3.清明节与下列哪一节气时间重合?
A.春分
B.谷雨
C.清明
D.立夏
答案:C(清明节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4.端午节的“端”在古汉语中意为()?
A.端正
B.初始
C.末端
D.美好
答案:B(“端”为“初”“始”之意,“午”通“五”,故端午即五月初五)
5.七夕节的“乞巧”习俗中,女子主要祈求的是()?
A.婚姻美满
B.生育顺利
C.针线刺绣技艺
D.科举高中
答案:C(“乞巧”指女子向织女祈求心灵手巧,提升女红技能)
6.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与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朱元璋起义传递密信
B.嫦娥奔月后百姓纪念
C.唐玄宗游月宫得仙曲
D.苏轼“小饼如嚼月”诗句推广
答案:A(传说元末起义军将“八月十五夜起义”密信藏于月饼传递,后演变为习俗)
7.重阳节的“登高”习俗最初与下列哪一信仰相关?
A.驱邪避灾
B.祈求丰收
C.祭祀祖先
D.迎接神仙
答案:A(古人认为九月初九是“阳数”相重的“恶日”,登高可远离灾祸)
二、填空题
1.春节贴的“福”字倒贴,寓意“()”。
答案:福到了(取“倒”与“到”谐音)
2.元宵节的传统美食除了汤圆,北方部分地区还会吃()。
答案:元宵(汤圆为水煮,元宵为摇制,北方更常见)
3.清明节的传统体育活动中,()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割股奉君”后不愿受赏,最终抱树而亡的故事。
答案:插柳(传说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令百姓插柳,后演变为习俗)
4.端午节悬挂的“艾蒲”中,“艾”指艾草,“蒲”指()。
答案:菖蒲(两者均有驱虫避秽的功效,古人认为可驱邪)
5.七夕节的“穿针乞巧”习俗中,女子需用()根针进行穿线比赛,以速度快者为“得巧”。
答案:七(因“七”与“巧”相关,故用七孔针或七根针)
6.中秋节的“祭月”仪式中,供品除月饼外,常见的还有()和()(任填两种)。
答案:柚子、石榴、西瓜(多为圆形或多籽水果,象征团圆、多子)
7.重阳节的“茱萸”在古代被称为“辟邪翁”,古人佩戴它是为了()。
答案:驱避蚊虫、预防秋季疾病(茱萸有浓烈香气,可驱虫杀菌)
三、判断题
1.春节的“年”最初是一种传说中的怪兽,怕红色、火光和响声。()
答案:√(“年兽”传说广泛流传于民间故事中)
2.元宵节又称“下元节”。()
答案:×(元宵节是“上元节”,“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
3.清明节的“踏青”习俗源于古代的“上巳节”。()
答案:√(上巳节有春日郊游的传统,后与清明节融合)
4.端午节的“五色线”需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剪断放入水中,寓意“送灾”。()
答案:√(古人认为雨水会将灾祸随五色线冲走)
5.七夕节在古代主要是男性节日,与科举相关。()
答案:×(七夕节是女性为主的节日,与“乞巧”“祈愿”相关)
6.中秋节的“兔儿爷”是北京地区特有的泥塑玩偶,最初用于祭月。()
答案:√(兔儿爷造型源于月兔传说,后演变为儿童玩具)
7.重阳节在1989年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尊老敬老。()
答案:√(1989年起,农历九月初九被赋予“敬老节”内涵)
四、简答题
1.简述春节“守岁”习俗的起源和文化意义。
答案:守岁起源于古代驱邪避灾的信仰。传说“年兽”会在除夕夜出来伤人,人们点燃灯火、聚集守夜以驱赶年兽;另一种说法是辞旧迎新,晚辈守岁以延长父母寿命。文化意义上,守岁体现了家庭团聚、对新岁的期盼,强化了亲情纽带,是中华文化中“家”观念的集中体现。
2.清明节为何能融合“扫墓”与“踏青”两种看似矛盾的习俗?
答案: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扫墓)与上巳节(踏青)的传统。寒食节禁火、祭祀,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上巳节在春光明媚时郊游、祓禊(祈福消灾),体现对生命的热爱。二者在时间上接近(清明前后),逐渐融合:扫墓是对亡者的追思,踏青是对生者的珍惜,共同传递了“慎终追远”与“热爱生活”的双重生命观。
3.端午节的起源有哪些不同说法?核心文化内涵是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法律体系课件.pptx VIP
- 光伏系统设计手册.pdf VIP
- 2013年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pdf VIP
- 中压蒸汽管线清洗方案.docx
- 第五单元第1课《树石小品》课件-2025-2026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第二单元《银屏乐声》第3课时《人世间》+《永志不忘》课件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pptx VIP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主焦煤项目风险评估报告.docx
- 兔子介绍幼儿园课件.pptx VIP
- 英语教学法-自然法-The-Natural-ApproachPPT课件.pptx VIP
-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次函数》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