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杭州会考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杭州会考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的阅读行为。杭州作为数字经济先行区,其公共图书馆2024年的读者数据显示,电子文献借阅量较2019年增长217%,而纸质文献借阅量下降43%。这种变化不仅是载体的迁移,更意味着阅读模式的深层变革。

传统阅读强调深度沉浸,读者通过线性阅读形成完整的认知链条。数字阅读则呈现碎片化跳跃式特征,超链接、关键词高亮等功能打破了文本的线性结构。有学者指出,数字阅读如同在信息海洋中撒网,读者更容易获取多元信息,但也可能因频繁切换注意力导致认知浅层化。杭州某中学的调查显示,78%的学生认为数字阅读能快速找到所需信息,但仅32%的学生认为能深入理解内容。

不过,数字技术也为阅读提供了新可能。杭州图书馆推出的数字古籍活化项目,将南宋《咸淳临安志》中的300余幅古地图进行三维建模,读者通过VR设备可穿越至南宋临安城,在虚拟空间中观察街道布局、商铺招牌,甚至参与当时的市易活动。这种沉浸式阅读不仅还原了历史场景,更让古籍中的文字与图像产生交互,使传统阅读从单向接收转向双向建构。

技术与阅读的关系,本质上是工具与人的关系。正如杭州师范大学李教授所言: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利用技术。当数字工具成为深度阅读的辅助,而非替代,阅读的本质——对意义的追寻——才能得以延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4年杭州公共图书馆电子文献借阅量远超纸质文献,反映出数字阅读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

B.数字阅读的碎片化跳跃式特征,既可能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也可能影响认知深度。

C.数字古籍活化项目通过VR技术实现古籍内容的交互,改变了传统阅读的单向接收模式。

D.技术与阅读的关系本质是工具与人的关系,合理利用技术才能延续阅读对意义的追寻。

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以杭州图书馆数据为引子,引出数字技术对阅读行为的影响这一核心话题。

B.第二段通过对比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特征,论证了数字阅读的优势与局限。

C.第三段以数字古籍活化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数字技术为阅读带来的新可能。

D.全文采用现象-分析-结论的结构,逻辑清晰地阐述了技术与阅读的辩证关系。

3.结合材料,谈谈在数字时代应如何实现深度阅读。(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10分)

湖塍记

杭州之湖,以西湖为最。环湖皆塍,或石砌,或土培,高可盈丈,广可并行三舆。余尝于春日沿塍而行,见新柳垂丝,拂人衣袂;桃枝横出,红雨落肩。时有画舫过,欸乃一声,惊起沙鸥数点,掠水而飞,翅尖沾波,荡开细鳞万叠。

塍上多茶肆,旧为竹棚,今易琉璃。有老妪煮茶,以虎跑泉,焙龙井芽。客至,坐藤椅,执青瓷盏,看湖光入盏,与茶烟相绕。尝闻故老言,昔时塍狭,仅通独轮车,雨则泥泞没踝。今则宽平如砥,夜有华灯映水,男女游观,至二更未绝。

或谓塍乃防湖之堤,余曰不然。考《临安志》,塍初为渔户分界,后里人集资增筑,渐成通衢。故塍之变,亦见民力之聚。昔年修塍,举乡丁,备畚锸,日作于朝,歇于晡,餐以糙饭,饮以村酿。今之修塍,机械轰鸣,旬月可就。然古之塍,石缝生苔,藤萝缠柱,有烟火气;今之塍,玉栏雕饰,灯柱如笔,有繁华象。二者各美,然民之护塍之心,古今一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以新柳垂丝桃枝横出等意象,描绘了春日湖塍的明丽景色,语言生动细腻。

B.第二段通过旧为竹棚,今易琉璃的对比,既写出茶肆变迁,也暗合湖塍整体的发展。

C.第三段引用《临安志》内容,增强了关于湖塍起源的可信度,体现了文本的纪实特征。

D.全文以湖塍为线索,串联自然景色、市井生活、历史变迁,结构紧凑,主题鲜明。

5.文中说古之塍,石缝生苔,藤萝缠柱,有烟火气;今之塍,玉栏雕饰,灯柱如笔,有繁华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烟火气与繁华象的理解。(7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9分)

醉太平·西湖春暮

[南宋]赵与旹

夭桃弄霞,垂杨蘸沙。画船撑入晴波,听莺啼几窠。

风柔日和,香尘满罗。少年游遍南坡,恨春归奈何。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夭桃弄霞中弄字生动写出桃花在霞光中摇曳的姿态,富有动态美。

B.垂杨蘸沙用蘸字将垂杨与沙滩联系,画面湿润,富有江南春景特色。

C.香尘满罗写游春女子罗衣沾满花香与尘土,暗含对游人喧闹的微讽。

D.全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怅惘。

7.有人评价这首词语言浅近而意境深远,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文档评论(0)

yclhd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