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者:臧克家

1949年10月19日,新中国在北京隆重举行了第一次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这是在新中国首都、由新的人民政权为鲁迅举行的首次公开纪念,其意义非同寻常。

臧克家参加了北京的纪念活动。他看到了人民群众对鲁迅发自内心的爱戴和怀念,这与旧社会纪念鲁迅时的小心翼翼和压抑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热烈的场面,直接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活动结束后,臧克家回顾鲁迅的一生,再回想那些旧社会的压迫者,一个鲜明的对比在他心中形成。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少年时的鲁迅、中年时的鲁迅;家庭中的鲁迅、社会中的鲁迅。根据你对鲁迅的了解,请你说一说,鲁迅属于臧克家所写的哪一种人?

臧克家(1905-2004)山东潍坊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因出身于山东农村,所以他的诗歌始终关注底层人民的苦难,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以朴素深刻的语言关注社会现实。在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官僚的腐败和人民的痛苦。他的许多诗作,如《老马》,就是对那个“人吃人”的社会的血泪控诉。作者简介

臧克家十分崇敬鲁迅,视其为文学和精神上的导师。他曾多次聆听过鲁迅的演讲,但始终未能有机会与鲁迅深入交谈。臧克家虽然未与鲁迅直接交往,但深受其精神影响。诗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化用鲁迅《自嘲》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对鲁迅奉献精神的敬仰。臧克家与鲁迅

初读诗歌整体把握壹

阅读任务任务:有感情地读一读,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诗歌中的标点符号。

这首诗使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手法?对比

全诗七小节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小节):总起全诗,提出全诗观点。第二部分从三种具体表现上,对两种人进行对比。第二部分(第2-4小节)第三部分(第5-7小节):对应前文,写出两种人不同的结局和人民对他们的不同态度。

逐句精读理解全诗贰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里的“活”与“死”,分别指的是什么?生命的存续精神的空洞生命的终结精神的永存什么样的人是第一种人?谁又是第二种人?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压迫人民的人剥削人民的人鲁迅精神,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这句诗是作者化用了鲁迅的哪一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不朽”的引号有什么作用?这里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引号表明,“不朽”这个想法,是那种“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自我标榜、一厢情愿的幻想。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讽刺的感情。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第五小节是对前面哪部分内容的回应?回应第二小节揭示了剥削者和压迫者的本质点明了革命者和奉献者的人生宗旨第五小节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请你试着读一读,朗读时注意画圈的词语。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第六小节是对前面哪部分内容的回应?回应第三小节结合全诗谈一谈你对最后一句的理解。最后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人民对奉献者无比崇高的敬意。“抬举”指的是精神上的敬仰和爱戴。最后一句语调高昂,是全诗情感的集中表达。

“野草”这是全诗最精妙的意象之一。它巧妙链接了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在《野草》题辞中写道:“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臧克家借此意象,歌颂鲁迅以及像他一样的革命者,他们甘愿作为平凡的“野草”,为了焚毁旧世界的“地火”(指为了革命)而奉献一切,即使牺牲自己也义无反顾。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诗歌中反复提到的“野草”,你知道具有怎样的含义吗?

请你总结,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强烈的爱憎对比,表达了对骑在人民头上的压迫者的无情批判与憎恨,和对以鲁迅为代表的为人民奉献一生的牺牲者的热情赞颂与永恒缅怀,并深刻地揭示了“为人民服务”虽死犹生、与人民为敌虽生犹死的伟大真理。

请你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历史回响精神不朽叁

结合本单元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小组合作交流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合作

你还知道哪些像鲁迅一样的人?

雷锋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却将“为人民服务”做到极致。他做好事不留名,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精神正如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