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诸子选读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一主张与孔子“仁”的思想核心最不符?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B.“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D.“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2.《孟子·公孙丑上》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句旨在论证:

A.人性本恶

B.人性无善无恶

C.人性本善

D.人性可善可恶

3.下列哪一项属于《庄子·逍遥游》中“无待”境界的体现?

A.“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B.“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C.“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墨子·兼爱中》提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其“兼爱”的核心特征是:

A.有差等的爱

B.无差等的爱

C.基于血缘的爱

D.基于利益的爱

5.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一观点强调:

A.天命不可违

B.自然规律的客观性

C.君主德行决定天命

D.人应消极顺应自然

6.《韩非子·五蠹》将“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称为“五蠹”,其根本目的是:

A.批判社会多元文化

B.强调法治的必要性

C.提倡重农抑商政策

D.维护贵族等级制度

7.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提出“白马非马”,其逻辑学意义在于区分了:

A.整体与部分

B.一般与个别

C.现象与本质

D.形式与内容

8.《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指:

A.自然界的物理存在

B.事物的本然状态

C.人类的自由意志

D.上天的意志

9.以下哪一思想属于《管子》的“礼法并重”主张?

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牧民》)

B.“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C.“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

D.“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

10.《晏子春秋》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比喻,主要用于说明:

A.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作用

B.自然规律不可改变

C.治国需因时因地制宜

D.事物本质与表象的差异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孔子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将“恕”道视为践行“仁”的重要方法。

2.孟子提出“民为贵,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尽心下》),体现其民本思想的核心。

3.《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__________”,强调“为道”需减少人为干预。

4.庄子在《齐物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寓言,说明是非判断的相对性。

5.墨子主张“非攻”,认为战争是“__________”(《墨子·非攻上》),本质是掠夺与不义。

6.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7.韩非子在《难势》中提出“抱法处势则治,__________”,强调“法”与“势”的结合。

8.公孙龙在《坚白论》中提出“__________”,认为“坚”与“白”作为属性可独立于具体事物存在。

9.《吕氏春秋·察今》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批判了拘泥古法、不知变通的思维。

10.《列子·汤问》中“__________”的故事,体现了道家“人力有限,顺应自然”的思想倾向。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孔子“仁”与“礼”的关系。

2.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二者在教化主张上有何一致性?

3.如何理解老子“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的政治哲学?

4.墨子“节用”“节葬”主张的社会背景与思想目的是什么?

5.韩非子“法、术、势”结合的治国逻辑是怎样的?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异同,并分析其社会基础的差异。

2.结合《庄子·秋水》中“河伯与海若”的寓言,论述庄子“齐物论”思想的哲学内涵及其对现代人认知世界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

文档评论(0)

yclsb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