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红楼梦》之修辞类语言运用
检测题A
1.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A.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沁园春•雪》)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常用的修辞方法掌握与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
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判断出是何种
修辞。本题要求选出“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A项,是比较,形容林
黛玉比比干还要聪明,比西施还具病态之美。其他三项都是比喻。或者说A使用的是对比修
辞。B项,以银蛇飞舞状比喻群山连绵,以蜡象奔驰比喻山起伏之高;C项,皎洁的月儿像
玉盘一样晶莹洁白;D项,用“一江春水”喻愁之多。
比喻和比较(对比)的区别: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相似点,但本
体和喻体本质上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比较往往是同类事物有相似点或者相异点才可
以相比较,否则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比如:像您这样的高个子干不了重活。但是有一种特
殊的较喻,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元稹《使东川•南秦雪》)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D.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曹雪芹《红楼梦〈咏白海棠〉》)
【答案】D【解析】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看清考查哪种修辞手法,然后注意该手法的特点,
在进行排除。A项将洒在花林上的月光比作晶莹闪烁的雪珠,运用了比喻手法。B项如笋石
般的山峰好像上千矗立的玉石,松萝般的树林也披上了万多银花。是比喻。C项大宋的江
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以“风
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
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运用了比喻手法。D项“偷”“借”赋予白海棠以人的动作,
运用了拟人手法。故选D。
【点睛】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
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比喻的构成,
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做
“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
是: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
之点。通常情况下,本体比较抽象、深奥,是实际对象感到生疏的;而喻体则比较具体、
浅显,是交际对象所熟悉的。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
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
“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比喻和比拟如何区分: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
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
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
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③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
出现。如“风愤怒的时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本句中本体是白海棠,偷来梨花白,借得
梅花魂,就是拟人。
3.下列各项中有关划线句子的修辞表述有误一项是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此
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
B.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
尖皮厚腹中空。”运用比喻手法,刻画主观主义者“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形象。
C.《红楼梦》用“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形容宝玉,此处运用借喻“纨绔”
指富贵子弟所穿细绢做的裤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红楼梦》非连续性实用文本(上)——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原卷版).pdf
- 《红楼梦》之材料作文(上)——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解析版).pdf
- 《红楼梦》之材料作文(下)——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解析版).pdf
- 《红楼梦》之材料作文(下)——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原卷版).pdf
- 《红楼梦》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上)——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解析版).pdf
- 《红楼梦》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上)——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原卷版).pdf
- 《红楼梦》之诗歌阅读与鉴赏(下)——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解析版).pdf
- 《红楼梦》之微写作——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原卷版).pdf
- 《红楼梦》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单文本(下)——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原卷版).pdf
- 《红楼梦》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多文本(下)——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解析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