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言
音乐是怎样产生的?第一件乐器是什么?它是谁创造的?这个问题谁也
回答不出来,不过有些古老的传说却很值得人深思。
①
比如德国新苔斯洛夫出版社编了本小册子叫作《万物之始》在这本书中
有两节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主题有关。一节叫作“什么时候开始有音乐?”,
另一节则是 “第一件乐器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开始有音乐?”这节中,
该书写道: “当我们在森林里漫步时,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听
起来真像一支乐曲,而细雨敲打窗户,鸟儿放声歌唱,不也是美妙的音乐吗?
古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自然界这种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声响。”
那么第一件乐器是什么呢?《万物之始》这本书中讲了希腊的一个传说。
传说中讲笛子是牧神发明的。一天牧神在河边的芦苇中发出叹息声,这时,
他听到呼吸穿过这芦苇的声音,仿佛是一曲哀歌。他折断了一些芦苇,把这
些长短不一的芦苇绑在一起,然后用嘴吹,于是制成了一件乐器。这传说中
的牧神叫潘,他人身羊足,头上长着角,这芦苇则是潘所恋的仙女绪任克斯
变的。牧神制成的这种乐器是排箫。至今排箫在英文中依然叫 “Pan′s
pipe”,意思是 “潘的乐管”。神话当然并不是真事,但人们又常常借助神
话这类魔幻幻想的方式来表述真事。上面这希腊神话也是如此,它所讲述的
真事是:最早的音乐凭借的是自然物,发出的是自然声响。
中国也有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动人传说, “子期听琴”就是其中之一。传
说中讲钟子期和俞伯牙通过音乐结成密友,后来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万分
竟把琴摔碎,并吟诗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此后中国对至交好友有个特殊的称呼叫 “知音”。因为钟子期在听俞伯
牙抚琴时听出他 “意在高山、意在流水。”至今《流水》之曲仍是一支有名
的琴曲,高山、流水都不是人工所成,而是自然中的声色。这说明,不仅音
乐的声响与自然有关,就连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也和自然紧密相连。
音响也好,意境也好,都有它所遵从的规律性,也可以说都有其 “道”。
我国著名哲学家老子在他 《道德经》一书中写了这样几句话:“人法天,天
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 “法”指的是“效法”,“自然”一词
则指宇宙间一切不是由人工所创出的东西, “道法自然”这四个字,把“音
乐与自然”的关系又向上提升了一级。从这句话继续引伸下去就是音乐规律
所效法的是自然的规律。
音乐效法自然,反过来可以说自然中蕴含着音乐,由此产生了这本书的
主题:音乐与自然。
高科技时代的音乐与自然
(代结语)
当代有个新名词叫 “高科技”,有个时髦说法是:“我们生活在高科技
① 史燕生译,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988。
时代”。的确,各种高科技手段不仅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进入了艺术领
域、进入了音乐。音乐电脑系统出现在各种高科技展览中心,年青人则必听
“电子音乐”。与之相对,从卓别林拍摄《摩登时代》这部电影始,就向人
们提出下面这个问题: “科技发展是否破坏自然和背离自然?”,在科技高
度发展的西方世界,某些人中甚至出现了对高科技的逆反心理,而一些电子
音乐的大音量、强刺激也确实使不少心理学家担心。
科学技术从来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帮助人利用自然、开发自然,若发
挥不当又有可能让人背离自然、破坏自然,但是,宇宙在演化社会在变化、
进化,这本身即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律。谁能违反这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
的自然律让科技停住脚?谁又能让艺术保持不变,把科技永远排斥在外?
事实上, 《摩登时代》中反映的畸形图画和当代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
与其将其归咎于文明,不如说是愚昧的罪过。因为是愚昧把人变成 “科技”
的奴隶,一旦人真正认识了自然,打破了愚昧的枷锁,从自然中获得了自由,
一定会在高科技帮助下产生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其未来前景已在我们面前展
开:
首先,高科技会帮助我们认识音乐和自然更深层的联系。当代物理学研
究中,科学家发现了 “混沌”现象,“混沌”一词原本是古今智者研究宇宙
和宇宙的发展所提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