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故事.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趣味心理学故事.pdf

趣味心理学故事 兵不厌诈 春秋时候,郑国的国君武公,因为北方的胡地盛产名驹,可做战马,便 想攻掠胡人,将胡地收归自己所有。 他心里一直都在想着,如何才能使胡人疏忽懈怠,不对自己加以防范, 如果那样,不必费太多的力量、消耗太多的人力物力,就能收到胜利的果实。 首先,他派遣使臣到胡国去,要求和胡国共结盟好,相互和睦相处。胡 人的酋长答允了他,但对紧邻的郑国,却仍然严密地戒备着。 郑武公为了使胡人松懈对自己的防备,又更进一步地把自己的女儿许配 给胡国的酋长做妃子。胡国的酋长,也应允了他,迎娶了郑武公的女儿。不 过,他仍然在和郑国相邻的边界上,屯驻重兵,严加防范。 有一天,武公召集了全国的文武官员,问他们说: “我想开拓疆土,增 强国势,你们大家认为最好先向那一个国家下手?” 朝堂上的大部分文武官僚,因为不知道武公的心意,都彼此相互对望着, 不敢表露自己的意见。 其中有位叫关其思的大夫,早就看出了郑武公有意进伐胡人,心里在想, 如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刚好和武公的想法一样,一定会得到重赏的, 便向武公说道: “微臣以为目前以攻打胡国,最容易奏功,也能有最大的收获。” 郑武公大怒,斥责他道: “我的女儿出嫁胡主,已结成姻娅,成为兄弟之邦。你竟然劝我攻击胡 国,岂不是要损害我们的国交!” 这件事情,很快地传到胡国,胡国的酋长确信郑武公没有攻打自己的野 心,便把驻屯在边界的守军,撤回到北方的都城去,自然也松懈了对郑国的 防范。 郑武公趁着胡人松懈的时候,发动大军,以迅雷之势,攻入胡地的核心, 将他们灭掉了。 关其思能揣测到郑武公的意向,自然算是一个聪明人。但他却没有想到 郑武公正在千方百计使胡人松懈对郑国的戒备,而成了郑武公使用谋略的牺 牲者。 兵不厌诈,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 “诈”,在心 理学上就是制造错觉,通过假象混淆视听,扰乱敌方的心智,以迷惑敌人, 使其上当受骗,松懈对自己的防备,抓住有利时机,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射箭的诀窍 古书 《列子·汤问》记载一个关于“纪昌学射”的故事。说的是纪昌拜 一位名师学习射箭的本领。这位老师的教法与众不同,他对纪昌说: “你先 学会不眨眼。”纪昌回家后,躺在妻子的织机下,眼睛直瞪牵挺(织机零件)。 两年后,训练到即使是锥刺眼眶也不眨眼的程度。他以为这下大概差不多了, 于是便向老师汇报。老师说: “这还不行,还要练眼力,把小物看成大物, 把模糊的看成清晰的。”纪昌回家用一根牛尾拴上一只虱子挂在窗户上,整 天望着它。一年后,虱子就被看成像车轮那么大了。这时,他用箭射它,箭 穿过虱子中心,而牛尾仍完好无损,他终于掌握了射箭的诀窍。 这位教授有方的老师,实际是从注意心理学的角度培养纪昌的。对一定 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叫做 “注意”。像纪昌那样,把注意力胶 注在一个对象上,叫 “注意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是进行多种学习和开展多 项工作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如果干什么事情,老是分心走神,注意力涣散, 就将一事无成。 装聋作哑得活命 朱元璋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便踌躇满志,大兴土木。一日,他巡视正 在建造的金銮殿时,一时高兴,不禁自言自语: “想当初,为僧我打家劫舍, 没想到会有今天,哈哈……”忽然,工地传来一声巨响,惊住了自己脱口而 出的话头,他抬头一望,只见脚手架上,一个油漆工、一个雕刻匠正在做工。 朱元璋自知失言,心想一旦传出去,有失帝王尊严,便命御林军将二人拿下, 推出秘密处死。 御史中丞刘伯温得知此事,很想救下这两个无端招祸的工匠。但他知道, 让皇帝收回成命不易,必须能为皇帝隐瞒,让皇帝放心他们。他急中生智, 给两个被抓起来的工匠示意:指指耳朵又睹睹嘴。两个工匠把生的希望都寄 托在刘伯温的身上了,眼睛直勾勾地望着他,他们对丞相的示意,似乎也明 白了几分。当御林军拖着他们出去砍头时,竟没喊一声冤枉,没求过一声情。 刘伯温上前跟他们说: “皇上要处死你们。”二人一面哇哇乱叫,一面胡乱 比划,朱元璋见状,正在狐疑,刘伯温上前奏曰: “这二人一个是聋子,一 个是哑巴,既听不见,也说不出,请皇上开恩饶他们一命吧。” 刘伯温及时制造假象,扰乱朱元璋的心智,造成他的错觉,达到了救人 的目的。

文档评论(0)

分享快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