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麥當勞與台灣統一超商之比較.doc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灣麥當勞與台灣統一超商之比較 前言 麥當勞的全球品牌資產在全球麥當勞的努力經營下,已成為全球僅次於微軟公司的第9大品牌,價值253億美金,麥當勞成功的品牌經營,起源於麥當勞持續不斷的耕耘品牌資產,才使得麥當勞黃金拱門與台灣消費者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進而創造「物超所值」的品牌特質。1984年元月28日,台灣麥當勞在台北市民生東路成立第一家中心,經過17年的經營,目前在全台灣共有339家餐廳,年營業額超過140億元以上,員工人數達到一萬八千多名。M」字型拱門,可能也是台灣小孩第一個認識的企業標誌。 在《天下雜誌》的兩千大企業調查中,統一超商已連續六年名列零售業第一名。目前,統一超商在全省擁有二六一八家店,預計到西元二○○五年可到達四千家店,營業額也將突破一千億台幣。統一超商成立於一九七八年,頭幾年市場無法接受這樣的商店型態,到了一九八二年,因為長期虧損,統一企業只好以一股統一股票換兩股超商股票的方式,收回經營權。統一超商由一家獨立公司,降為統一企業超商事業部。二十年來,統一超商已操作出一個成功的經營模式,而這一套連鎖店的經營哲學,也不斷地複製到其他事業體。現在,統一超商不但持續快速成長,也首次跨出台灣,進軍菲律賓,買下菲律賓7-Eleven一半股權,試圖在國外創造另一個成功經驗。 企業背景簡介 台灣麥當勞 基本資料 董事長: 總經理:李明元 資本額:53.22億元 營業額:137億元(2000年) 員工人數:19,000人 歷史沿革 1984年率先於台北市民生東路開第一家門市中心,1985年於台中中港開設中心,1986年跨足南部市場,於高雄中山路成立中心,1990年完成東部的開發,完成全省網路的架構,奠定未來穩健發展的利基,是開發上的一個里程碑,並於1997年完成全省21縣市的網絡聯結佈點。 就各市場分析,繼1995年完成組織的調整與1996年正式確立區域化之後,在台灣共分為台北市、北區、中區、南區四大市場,至2001年二月底止,麥當勞在台灣全省各地,共計擁有339家中心,年營業額更是超過新台幣140億元以上。 據統計,在2000年,如果以人口數作為衡量基準,平均每65,000人就擁有一家麥當勞,以10萬人為單位計算開店密度,則每10萬人就擁有1.5家的麥當勞。整體消費金額,已達到每年每人平均到麥當勞消費621元,以到店次數計,則平均每年每人會到麥當勞消費5.2次。以2000年全年的來客交易次數來說,已達1億1千4百萬的來客次數,經調查分析,約有2億3千9百萬的顧客造訪過台灣麥當勞餐廳用餐。 1984年元月28日,台灣麥當勞在台北市民生東路成立第一家中心,經過17年的經營,目前在全台灣共有339家餐廳,年營業額超過140億元以上,員工人數達到一萬八千多名;回顧這一路的成長,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四個時期來談: (1)進入期﹝1984~1993﹞ 目標 策略 成果 快速搶占各重要據點 建立品牌形象,塑造優質用餐環境 在五年內開30家中心 藉旗艦店塑造優質用餐環境, 利用實體通路傳達麥當勞的經營理念,給消費大眾 以都會區的主幹道佈點優先 至1992年,共成立67家中心 二年內建立台北市9家重要據點,第一家民生中心、第二家進駐西門商圈、第三家進駐忠孝商圈、第四家林森中心進駐南京東路金融商圈、第五家成立新生中心、第六家進駐國父紀念館商圈、第七家進駐火車站商圈、第八家在東門成立、第九家開設成都中心,利用軸心輻射的策略往外發展,多重佈點,搶占商圈精華區主要據點,迅速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另外,如位處於主幹道交叉口上—士林中心的成立,可說是實踐了麥當勞以都會為起點的發展策略,並執行商圈區化的開發戰略,都心的佈點及都會市郊地區之社區商圈間的動脈幹道,搶占扼住咽喉,以亮麗的建築外觀及舒適的用餐環境,塑造整體品牌形象地位,更發揮了如巨型戶外廣告看板的效果。 最初,由本地寬達食品公司代理麥當勞的品牌經營,雙方採取「合夥經營」﹝Joint Venture﹞的模式合作。 當時,台灣的飲食文化與習慣還停留在傳統的餐廳經營或路邊攤零售,缺乏合理的售價、注重衛生與食品安全的概念,更談不上對顧客的承諾及完整的服務;麥當勞的進入,除了在本地積極建立品牌,落實「品質、服務、衛生和價值」﹝QSC V﹞的紮根,更徹底改變了台灣的餐飲文化,帶動餐飲管理的進步,並以現代化的行銷,為廣大家庭與兒童消費市場創造蓬勃發展的契機。 隨著台灣在八十年代民主化的發展,經濟空前繁榮和股市投資的熱絡等相對因素,消費市場及零售業邁入高度開發階段,這期間先後有7-Eleven的興起,大賣場的開張及SOGO百貨等進入,都有效刺激民眾的消費行為;台灣麥當勞隨著這股趨勢,順利由台北市向中南部發展,平均每年新開8家中心, 至1993年底展店已至73家,員工人數達五千多名,記得在台中市、高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