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儿童心理学.doc
第一章孩子的成长历程:成长教育中的心理学
一 孩子的心理发展
二 孩子的能力培养
三 孩子的智力开发
引语:
孩子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成长任务是什么?
在孩子的这些特殊成长阶段,父母应注意哪些问题?
……
作为父母,你是否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很难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但作为出生在新时代、生活在竞争社会中的父母,我们必须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孩子在童年时期,你对孩子的教育,将决定孩子日后进入社会的生存力和竞争力。
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越科学,孩子的未来越成功!
一 孩子的心理发展
从儿童发展学角度上看,孩子的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幼儿阶段、少儿阶段、青春期阶段。在每一个特定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都要完成某种或某几种特定的任务。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孩子到五六岁还有吃手的毛病,并且家长越是提醒,这个坏毛病越是严重。其实,这就是孩子在婴儿期的一种自然心理需求没能得到满足。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在3~4个月大时,都会出现吃自己的手和脚的行为,这使得很多讲究卫生的妈妈焦虑万分,于是便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制止这种行为,如强行将孩子的手拉开、将孩子的手裹起、给孩子脸色看,或大声斥责孩子。其实,家长们的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确切来说,是有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期的孩子吃手,是他们大脑发育、心理发育和心理成熟的需要。
而且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如果孩子在婴儿时期的吃手行为被强行制止,由于其心理没有得到满足,便会产生很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一直伴随着他,因此很易形成焦虑、多疑、敏感、胆怯的性格。因此,懂得心理学的父母,一般会理解孩子吃手的这种心理,并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然后再想办法转移孩子的这一行为。
又如,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很多孩子会频繁出现撒谎的现象,并且屡教不改,令家长们大为头痛。其实,孩子的这种坏毛病之所以愈演愈烈,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造成的。
一位家长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晚饭前,孩子要吃饼干,妈妈耐心地告诉孩子:“晚饭前不许吃东西,不然吃饭时就吃不下东西了,这样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孩子点了点头,妈妈就去准备晚饭了。
然而,当晚饭准备好,妈妈来叫正在客厅的孩子吃饭时,却看到茶几上有很多饼干渣,便问孩子:“你偷吃饼干了?”
孩子使劲摇着头说:“没有,我没吃饼干。”
但这位妈妈清楚地看到,孩子的嘴上还带着刚才吃饼干时留下的饼干屑。
孩子为什么会睁着眼睛说瞎话呢?其实,如果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考虑,这种现象就很好理解。4~6岁的孩子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自我角色认知,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懂得了很多事情,但是,这一阶段的孩子有一个很明显的心理需求,那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但这时期的大多数父母常常是忙于工作或家务,往往无暇顾及孩子,当需要他人关注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出此下策”,冒着被惩罚的危险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因此,对待孩子的这种撒谎行为,家长千万不能惩罚孩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惩罚孩子,就意味着孩子的“诡计”得逞,从而会继续这种撒谎的行为以赢得父母的注意。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对孩子的撒谎行为视而不见,事后再找机会告诉孩子,其实父母时刻都在关注着他,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而使孩子的心理遭到伤害,甚至是阻碍孩子心理发展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此我们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总之,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并且要了解孩子在每个心理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理才能得到健康发展;也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进入到科学的轨道中去。
那么,在幼儿期、少儿期、青春期这三个重要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呢?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完成这些任务呢?
方法一:幼儿心理依恋期:多爱抚、多拥抱、多亲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刚出生时,在心理上并不能认识到有一个外部世界,他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中,类似于一种自闭,被称为原型自恋状态。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两个月,这段时间,孩子心理成长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完成依恋转移,即由对自我的依恋,向对母亲的依恋或他人的依恋转变。
在这个时期,假如母亲性情暴躁,动作不细致,对孩子疏于照管,经常让孩子处于口渴、饥饿、寒冷、潮湿等不安状态,那么孩子就不能与人形成良好依恋。这种情况还会使孩子出现心理发展滞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自闭。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完成幼儿期的这种依恋转变呢?
对此,心理学家哈洛等人设计过一个实验,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
他制作了两种假的猴妈妈:一种是用铁丝编成的,另一种是一个母猴的模型套上松软的海绵状橡皮和长绒布。然后,在两个“妈妈”身上分别放一个奶瓶,再把两个“猴妈妈”和刚刚出生的小猴放进一个笼子里。
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如果“铁丝妈妈”身上没有奶瓶,而“布妈妈”身上有,小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