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培养方案的体例与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科培养方案的体例 与结构 李 清 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主要内容 一、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1.培养目标 是在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学生发展的预期。有规定性、针对性和适应性,还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2.培养要求(规格) 培养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素质结构及掌握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设置的依据。 地位:承上启下——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同时有相关课程支撑。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示例 (复旦大学数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以及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示例 (北京大学数学专业基础数学方向) 数学系十分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对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四年学习,使本系学生初步具备在基础数学或应用数学某个方向从事当代学术前沿问题研究的能力。本系90%以上的毕业生以推荐和考取的形式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攻读数学、计算机、信息科学、金融与管理科学的研究生。 一、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3.学位及学分要求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包括其中各类课程的最低学分要求)方能毕业。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相关学位(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一、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4.课程设置(教学计划) 按学科属性和支撑关系分类——基础、学科(技术、专业)基础、专业; 按学习要求分类——必修(主干、核心)、选修(限选、任选); 按功能分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按课程归属——国本、校本、院本、专本。 二、课程设置及分类示例 (一)学分分配 二、课程设置及分类示例 (北京大学) 总学分一般应在140以内,特殊情况也不得超过15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4学分左右。A.全校公共必修课:理科30学分,外语类32学分,文科34学分; B.专业必修课(包括学科大类的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50-54学分。 2.选修课程:50学分左右。其中:A.全校性通选课:16学分; B.专业选修课:院系自行确定学分。 3.毕业设计/论文:共6学分 4.课堂之外的学习:基本不占学分,但是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应该作为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规划。 强调:必修课一般不宜超过总学时的60%。 二、课程设置及分类示例 (复旦大学) 总学分一般应在140—150学分。其中: 1.综合教育课程:约40—50学分。Ⅰ.综合教育必修课:约30—35学分,含思政(A.B)、专项教育(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Ⅱ.综合教育选修课:10—15学分(包括核心课程6学分)。 2.文理基础课程:约28学分。学科基础 3.专业教育课程:约70学分。由专业必修课程(含毕业论文)和专业选修课(约20学分)两部分组成。 选修课比例文、理分别为65%和42%。 二、课程设置及分类示例 (大连大学) 总学分约170—180学分。其中: 1.公共基础课程(含部分学科基础):40—70学分。 2.专业基础(含部分学科基础)与专业方向课程:50—60学分。 3.个性化课程(含公共选修和专业任选):18—24学分。 4.实践环节(含实习、论文等):30学分。 5.创新实践教育:6学分。 选修课比例文、理分别为14%和10%。 二、课程设置及分类示例 (二)关于核心课程(以美国大学为例) 根据自身的通识教育理念,组织多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必修或限选。具有鲜明的本校特色。(占所修课程的25%) ——部分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公共选修 主要特征:持久性问题讨论、重视学科历史、重视学科方法论教学、重视将写作融入课程教学、包含多元文化的观点、关注学生的道德观与实践 (二)关于核心课程(以台湾大学为例) 优点:可以融合不同领域的学术内容,让学生获得整体性的知识。 ——部分公共基础、公共选修 核心课程与通识课程皆为达成通识教育的理想而设计,但在教学方法上取径不同。后者着重广博文雅知识的获得与涵养,而前者则是选出学问中具有代表性的思考为重点,作充分深入的探究,做科际整合式的教学,并在研究讨论中习得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观点与策略。经由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希望使学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