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方升降散.doc
升降散清代医家杨栗山推崇古方, 运用古方升降散“救大证,怪证,坏证,危证”而活人无数, 以该方为总方而著《伤寒瘟疫条辨》, 从而使古方升降散广为后世医家所知,近代名医蒲辅周、赵绍琴等均对该方倚重有加,当代国医大师路志正等对该方也多有心得。笔者运用该方多年,薄有体会,聊为表述,以期抛砖引玉!1.述源许多医家在运用古方升降散时,多以该方源于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一些医籍教材亦从此说。古方升降散虽籍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一书而名重后世,但非杨氏所创,杨氏在《伤寒瘟疫条辨》中明确记述:“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余更其名曰升降散”。杨栗山(1705—1795),名璿,字玉衡,号栗山,清代乾隆年间名医,中州夏邑人,著有《伤寒瘟疫条辨》(又称《寒温条辨》)。书中刊有古方升降散:”白僵蚕酒炒,2钱,全蝉蜕去土,一钱 , 广姜黄去皮,三分 , 川大黄生,四钱,称准,上为细末,合研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每服重一钱八分二厘五毫,用黄酒一盅、蜂蜜五钱,调冷服,中病即止。病重者,分三次服,每服重二钱四分三厘三毫,黄酒盅半,蜜七钱五分,调冷服。最重者,分二次服,每服重三钱六分五厘,黄酒二盅,蜜一两,调匀冷服。一时无黄酒,稀熬酒亦可,断不可用蒸酒。胎产亦不忌。炼蜜丸,名太极丸,服法同前,轻重分服,用蜜、酒调匀送下。”杨氏在《伤寒瘟疫条辨》中提到古方升降散在《二分晰义》中“改分两、变服法,名为赔赈散”。《二分晰义》,为清代雍正时人陈良佐所著,《二分晰义》内载“专治每年春分后秋前,但觉有病便是三十六般热疫时证中之证,但未曾服药过者,如法服下,下咽即苏,半日全愈。白僵蚕二十两,用黄酒炒,捣成细末.争蝉蜕十两,晒干,捣成细,嫩姜黄三十两,捣成细末 锦纹大黄若小大黄,令人腹痛,切勿误用,四十两,捣成细末以上四味共和匀一处,每服一钱八分二厘五毫,用冷黄酒五钱,蜂蜜五钱,调服此药。下腹即苏,半日全愈。宜于空腹时服之。服药后须忌半日不可吃茶水烟酒,饮食俟过半日,只宜常吃稀粥,以四五分饱即止。能如是则病永不发矣,否则饱食一餐,即时复发。至于荤腥,更不可吃,总宜滋味清淡。若贫苦人患热疫,虽经数日及半月,或一月未愈者,但服此药即愈,以其未曾误服他药故也。富贵人服之间有不效者,因其误服他药故也。凡热疫证,自春分以后秋分以前,得服此药,实卫生之仙剂,真捷效之神丹,切勿以有霸药而怀疑。此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酒为引,生蜜为导,六法俱备,无偏胜之弊,得中和之妙,故其效甚速而其功甚神也。若一交秋分后,未交春分前,即有疫证,此药便不可服。须知立方之旨专为热疫,因时制宜也。至如寒疫证,自有诸名家论说时疫瘟疫治法,详伤寒部中,无庸佐为多赘。以赔赈散命名者,窃谓岁饥有赈,犹赈济之不可无此药以赔之,故日赔赈散。散者散也,望仁人君子,量力施济,散给于人,俾得寿世之意也。赔赈散每服只宜计重一钱八分二厘五毫者,以上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以成一岁,一度应一日,自春分至秋分得半耳,计日乃一百八十二日半也。 溯源古籍,《二分晰义》之后,古方升降散仅见于《伤暑全书》一书。《伤暑全书》二卷由明代张鹤腾搜辑历代医家治暑良方于公元1623年编成,书中记载升降散“白僵蚕酒炒,二钱 全蝉蜕去土,一钱 广姜黄去皮,三分,不用片姜黄 川大黄生,四钱上为细末,合研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每服重一钱八分二厘五毫,用冷黄酒五钱,蜂蜜五钱,调匀冷服,中病即止。病重者分三次服,每服重二钱四分三厘三毫,黄酒一半,蜜七钱五分,调匀冷服。最重者分两次服,每服重三钱六分五厘,黄酒两杯,蜜一两,调匀冷服。如一二帖未愈,可再服之,热退即止。胎产亦不忌。炼蜜丸,名太极丸,性稍缓。服必空心,服后需忌半日不可吃茶水吃烟吃饮食,若不能忌,并不效;能尊禁忌,下咽即苏,半日而愈。若饱食后服此亦不效,愈后最忌饱食,只宜吃稀粥四五分饱,永不再发。至于荤腥,更须着实牢忌,万不可吃。凡患瘟疫,未曾服他药,或一二日,或七八日,或至月余未愈,但服此药,即愈。若先用他要不效,后用此药,亦间有不效者,服药杂故也。” 从《伤暑全书》溯源,在《东医宝鉴》(1613年正式刊行)可寻见相关内容。《东医宝鉴?杂病篇》载有“僵黄丸”一方:白僵蚕1两,大黄2两。上为末,生姜汁为丸,如弹子大. 每服1丸,井水研下。主治大头病及喉闭。书中注明本方别名为内府仙方。考查“内府仙方”,见于《万病回春?瘟疫门》。《万病回春》为明万历龚廷贤所撰,成书于1587年,所载“内府仙方”: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共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大人服一九,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病。再溯源古籍,尚未见载内府仙方,内府仙方方源难以进一步考证。所谓“内府仙方”,可理解为皇宫内府所藏的古老效方,其组方主治显示出与 杨栗山升降散的内在联系的一致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