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企业出口业务的税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企业出口业务的税收筹划 外贸企业、生产企业出口的货物,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销项税金,按照退税率退税。 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出口货物采取了不同的退税方法。 外贸企业:“先征后退”。外贸企业出口销售之后凭增值税发票、出口报关单等合法凭证,按照规定的退税率申报采购环节已经缴纳的增值税; 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则采取“免抵退”办法申报出口退税。 “免抵退”:是指对生产企业自产货物出口时首先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然后用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中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应该退还的已纳税款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如果还有未抵完的进项税额则申报出口退税。 我国从1995年开始根据经济状况和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需要逐渐采取了差别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已经逐渐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出口退税率和征税率不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两种出口退税方法的计算结果就相差比较大。 虽然两种办法都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销项税额,但却有本质的不同。 对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是按征税率免税;而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是按退税率免税。 对外贸企业来说,出口货物的出口环节增值部分全部免税; 而对生产企业来讲,出口货物的增值部分,只能按退税率免税,增值部分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之差,生产企业还是要依法缴纳,只不过是通过退税额的减少实现的。 对生产企业而言,采取哪一种出口退税方法就非常重要。 6.2出口退税方法的问题 出口退税方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随着退税率的下调主要表现在出口退税过程中所产生的出口征税和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划分不清的问题。 6.2.1 出口征税问题 “免、抵、退”税方法。 优点: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降低了资金运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重大缺陷之一,是生产企业在计算出口退税时产生了出口征税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不利于产品出口,而且在中美贸易争端中也使中国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中国并没有提供所谓的出口补贴,相反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出现了出口征税问题。 按照“免、抵、退”方法计算出口退税时,如果出口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与退税率不一致,则进项税额的一部分要转入产品成本中,即不予退税税额。其中: 不予退税税额 =出口货物离岸价×(征税率-退税率)(1)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生产企业尤其是进料加工企业或者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全部出口并按照“免抵退”办法计算出口退税时,不仅没有退税还有可能出现纳税的情况。 产品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补偿生产中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另一部分是新创造的价值,即增值额。所以我们可以将出口价格分解为: (2) 其中,P=产品出口离岸价格;C=外购货物及劳务支出; =增值额 将公式(2)代入公式(1),则不予退税税额表示为: 不予退税税额= ·(征税率—退税率) =C·(征税率—退税率)+ ·(征税率—退税率) (3) 从公式(3),在计算不予退税税额时,实际上将有两部分从进项税额中转出来,即外购货物所承担的一部分进项税额与产品在出口环节增值的一部分。 以产品出口价格为基础计算出口退税,如果出口退税率低于征税率,产品的一部分增加价值将作为进项税额转出。正是这种进项税额的超额转出形成了对出口产品征税的问题。其中: 出口环节征税额= ·(征税率—退税率) 6.2.2 免抵税额计算方法的问题——中央与地方利益纠纷 “免、抵、退”税另一个重大缺陷是,“免抵税额”中不仅包含了“抵税额”,还包含了“出口环节免税额”,以此为基础调减增值税将扩大中央对地方的返还规模。 根据免、抵、退税方法,由于内销货物应纳税额被“抵”,从而对地方财政利益产生一定影响,中央财政将根据“抵”税额的规模对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准确计算“抵”税额对于正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利益尤为重要。 “免、抵、退”税办法 “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产货物出口时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因此出口环节的“免”税不应该计入税收收入计划内; “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中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应该退还的已纳税款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因此,只有“抵税额”才是影响增值税收入的因素,只要确定了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就可以确定真实的“抵”税额。 现行的“免抵额”计算方法与上述规

文档评论(0)

企业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