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不同肥料种类对茎瘤芥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利沙 【关键词】?茎瘤芥??过氧化氢酶??酶活性??肥料种类 【指导老师】李昌满 【专业】生物 【正文】1?前言土壤中的一切生物化学过程都是在土壤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土壤酶是存在于土壤中的酶类的总称。由于土壤酶是表征土壤中物质、能量代谢旺盛程度和土壤质量水平的重要生物指标,催化土壤中所进行的一切生物学和化学过程,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的重要动力,能快速对土壤的管理变化做出反应,土壤酶活性能够在较短时期内鉴别出土壤管理措施的利弊,被建议作为土壤质量潜在的指示因子[1,2]。酶活性包括已积累于土壤中的酶活性,也包括正在增殖的微生物向土壤中释放的酶活性,它主要来自微生物以及其它有机组织(植物体及其残体、动物活体及其遗骸)[3]。植物根系分泌释放土壤酶。来自植物根的酶,可以是植物自然释放出来的,也可以根细胞溶解释放的细胞内酶进入土壤溶液。当根系表皮细胞脱落时,便携带酶类进入周围的土壤介质中。植物死亡后,整个植物根系留在土壤中,继续向土壤释放酶类。因此,植物根系生理活动,使根际范围内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根际范围外酶活性。土壤酶的成分是蛋白质,是土壤中极微小的成分,同土壤其它成分一样,它也是在环境因子影响下变化的。气候是主要条件,植被种类、土壤性质以及人类付诸的各项管理措施,都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⑴?气候条件:一般情况下,植被生长旺盛,一些酶活性较高,而春秋冬季较低。⑵?土壤性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和酸碱度改变时,土壤酶的催化能力会发生变化。⑶?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代谢作用释放分泌的酶类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有一定的关系。⑷?土壤类型:耕作土壤的类型不同,酶活性有差异。⑸?作物影响:根际范围内土壤酶活性比远离作物根的酶活性高。⑹?人为因素:化肥、有机肥等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酶活性。土壤营养物质的转化速度决定于酶促反应的快慢。在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中,氧化还原酶类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参与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合成以及土壤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因此对土壤氧化还原酶类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土壤发生和有关土壤肥力实质等问题的了解。土壤中分布最广的氧化还原酶之一——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和土壤中。它是由生物呼吸过程和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反应的结果产生的,这些过氧化氢对生物和土壤均有毒害作用。与此同时,在生物体和土壤中又存在过氧化氢酶,它能酶促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而解除了过氧化氢的毒害作用。因此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研究是显得尤为重要。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与微生物数量也有关。一般认为,土壤中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活性,有30%或40%以上是耐热的,即非生物活性,常由锰、铁引起催化作用。土壤肥力因子与不耐热的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活性,即过氧化氢酶活性成正比。对于土壤酶国内外学者均有较多研究,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的相关报道也不少,但种植茎瘤芥土壤过氧化氢酶的研究未见报道。过氧化氢酶的研究方法常用的有滴定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EC1.1 1.1.6[4]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初。Thenard(1811)首先发现过氧化氢(I4_202)可以被动、植物组织分解产生氧气,Schonbein(1863)认为是某种酶在起作用。1901年,Loew将该酶命名为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又称触酶(Catalase,简称CAT)?[5]。Stern(1936)证明卟啉环是CAT活性中心,其后Sumner等(1937)得到了牛肝CAT结晶,Herbert and Pinsent(1948)则从藤黄微球菌(M.lu—teus)获得了原核CAT。随后大量研究发现CAT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2001年张敦论、乔勇进等针对沙质海岸林地土壤干旱瘠薄的特点,采用绿肥压青、根际覆盖和施用有机肥3?种方法,对林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绿肥压青后,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有很大的提高。覆膜、覆草、草+膜3?种覆盖处理中,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提高比较大[6]。2002年3月陈光升、钟章成等对缙云山常绿同叶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容量法研究过氧化氢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速度有密切关系。相关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效磷,全氮,水解氮,有机质,有效钾均呈极显著相关,与pH值呈显著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肥力诸因素均有密切相关,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关键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高低均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高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高低直接与土壤氮、磷、钾元素的有效性相关[7]。2002年刘云国、李欣等用盆栽法研究植物对土壤重金属Cd浓度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