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茶文化赏析第三章.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中国茶道 第一节 茶道概述 一、何谓茶道? “茶道”,简单地说就是饮茶之道,是指沏茶、品茶的完整过程。其中“道”,含有规律、方法、学说、本源、本质的意思,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它看不见、摸不着,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 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看,茶道是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通过沏茶、赏茶、饮茶等查实活动,融入哲理、伦理、道德等的因素,通过饮茶的行为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在精神享受、心灵净化和人格操守等方面得到提升,以及有助于增进友谊、学习礼法等和谐氛围的形成。 二、中国茶道的源流和演变 (一)汉魏南北朝时期以前没有茶道 5000年前的神农时期,用茶解毒; 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茶叶从野生变为人工栽培,成为珍稀物品; 西汉时期,茶叶饮用方式是调饮---茗粥; 汉宣帝刘询时期,茶叶已经作为商品开始销售,人们学会了煮茶; 东汉末年,吴王孙皓“以茶代酒”即诸葛亮邀羌族首领品茶议事,说明茶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手段; 司马睿在建业建立东晋后,《晋书》曾有东晋宰相谢安用茶果招待客人,荆州刺史桓温用茶过宴请宾客的记载,意味着茶饮已经成为一种宴请宾客的礼仪; 南北朝时期,饮茶已成为上至权贵、下到平民的一种生活嗜好与习惯。 (二)隋唐时期出现了煎茶道 由隋及唐,饮茶习俗发展获得了充分发展,并被提炼、凝结成一种“茶文化”,从而作为一种民族性格,民族精神而被历代继承。有功于此的,便是被奉为茶圣的竟陵子陆羽。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里“饮茶”的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至论广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陆羽和茶经 陆羽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煎茶法,是中国茶道的创始人。 ★陆羽生平简介。公元733-804年,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被尊为茶圣。 由弃儿到茶圣 茶圣和时运 ★茶经概略 《茶经》成书于公元764年(一说成书于公元758年前后),共三卷,包括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共十节,约七千余字 。 ◆上卷 一节 源(论茶树的原产地、特征和名称,自然 条件和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茶叶的功效等)。 二节 具(论茶叶的采制工具及使用方法)。 三节 造(论茶叶采制和品质的鉴别方法)。 茶之造: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中卷 四节 器(列举烹饮用具的种类和用途)。 ◆下卷 五节 煮(论煮茶的方法和水的品第)。 六节 饮(论饮茶的方法、现实意义和历史沿革)。 七节 事(叙述上古至唐代又观察时的记载)。 八节 出(论全国名茶的产地和优劣)。 九节 略(论述在一定的条件下,怎样省略茶叶的采制工具和饮茶用具)。 十节 图(指出《茶经》要写在绢上,张挂座前,指导茶叶生产和烹饮的全过程)。 茶之煮: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夹环激汤心…有顷,势若奔涛溅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精华也。 《茶经》从茶的起源,特性、种植环境、栽培方法到茶具,制茶方法、煮茶方法、茶的分类及饮用等方面做了系统的论述。内容涉及:植物学、农艺学、生态学、生化学、药理学、水文学、民俗学、史学、训诂学、文学、地理学以及铸造、制陶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首部茶学专著,他首次创立了中国茶道,并提出了“俭”的茶道精神。被奉为茶人的圣经。 《茶经》的作用: 1.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推动作用。 2.使人们更为了解茶叶,完善了茶文化的内容,也引起了后人对茶文化的重视。 3.给后世研究这一时代茶及茶文化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刘贞亮是晚唐时期颇有名气的茶学家,他提出了“饮茶十德”,进一步丰富了“茶道”的内涵,将饮茶行为提升到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及可行大道的档次。 在唐代对茶道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还有著名诗人皎然和尚,他是陆羽的好朋友,对饮茶很有造诣和深切体会,曾创作茶诗20多首,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有“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晨;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文档评论(0)

一天一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