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春秋战国——思想家辈出的时代 学校:岳麓区学士中学 教师:朱媚桃 学生:初一135、136班 孔子 政治主张: 小知识:“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2008年祭孔大典于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 孔子向老子问礼 反 义 词 百家争鸣——关于战争 观点: 墨子(墨家)——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儒家)——“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并提出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百家争鸣——关于治理国家 观点: 庄子(道家)——倡导“无为而治” 孟子(儒家)——倡导“仁政” 韩非(法家)——主张法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 *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学而时习之” “三教九流”的含义。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三教九流”是指什么?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孔子 介绍一个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通常说出名字、时代、哪的人或国籍、主要贡献、简单评价等。 孔子生平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时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相劝,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鼓吹恢复西周的制度。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门从事古代文献 的整理和传播工作,五年后逝世。 材料一:樊仁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材料二: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的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材料三:春秋时晋灵公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一次因为熊掌没炖烂,就把厨师杀掉,把尸体装在筐子里让宫女拿去扔掉。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什么是“仁”? 2、如何才能做到“仁”呢? 3、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的主张。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 孔子讲学图 伟大的教育家 阅读教材46页~47页内容,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归纳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 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学习态度要老实 你还知道哪些孔子论述学习的言论? 练习: 子路和冉求向孔子请教:“一个人想办一件事,能否马上动手?”孔子回答子路说:“你父兄健在,怎能不先问问他们呢?”而对冉求则说:“应该马上去做!”为何一个问题两种回答,孔子说:“冉求遇事犹豫不决,就鼓励他果断;而子路好胜急躁,则要他多方面考虑,避免草率。”这里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学习与思考结合 D、择优而教 B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仁政” “爱人” “为政以德” 教育成就: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 编写《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学以致用:向孔子借智慧 如何借用孔子的思想帮助我们当中学习、交往遇到困难的同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 汉朝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