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22-传统衍生品催生的金融灾难或危机.ppt

622-传统衍生品催生的金融灾难或危机.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要防止这样一种现象:高级管理人员不好意思去承认他们并不真正明白这些新的金融策略。 ————格林斯潘 信息披露机制 金融衍生品交易不满足会计元素“现实交易”的原则,被作为表外项目处理。传统会计制度无法准确计量。 SEC颁布了S-K第305规则,要求所有向SEC备案的公司都要披露有关结构性融资交易工具的风险,目的在于明确公司所面临的与结构性融资交易工具有关的交易行为所附带的市场风险,并提供衍生交易风险的量化和尽可能质化的信息。 2002年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要求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和表外信息披露。 《新资本协议》对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标准化方法与内部评级法的信息披露有具体的规定。 结构性融资交易工具等产品定义过于狭隘,主体限定严格,适用范围有限。 实践中,表外信息披露机制仍不成熟,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资产证券化风险的暴露使用的是一刀切的单一方法,并没有区分初级证券化与再证券化的不同风险状况。 金融衍生工具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巴林银行倒闭后的“后巴林”时代,内部风险控制正日益成为监管的“主旋律”。许多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加拿大金融监管办公室等,开始重视对企业内控系统的监管。英国FSA甚至清楚表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质量将直接与监管的强度相连。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金融衍生工具业务风险管理指导》中指出,一个机构健全的衍生工具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三项基本内容: (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适当监管; (2)将谨慎的风险限额、健全的风险计量方法和信息系统、持续不断的风险监督和频繁的管理报告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适当的风险管理过程; (3)全面的内部控制和稽核程序。 法国银行监管机构——法国银行委员会4日对兴业银行开出400万欧元罚单,原因是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严重缺失”,导致巨额欺诈案的发生。   银行委员会在一份公告中指出,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严重缺失,使得金融交易在各个级别缺乏监控的情况下,在较长时期内难以被察觉并得到纠正,因而存在较大可能发生欺诈案并带来严重后果。   为此,银行委员会对兴业银行罚款400万欧元。这一罚款金额接近银行委员会的罚款上限。根据相关规定,银行委员会有权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目前其罚款上限为500万欧元。 * 金融衍生市场不仅是为降低风险提供了交易工具,而且其本身就是一个蕴藏着7万亿美元系统风险的混合体。 ------哈德申 传统衍生品催生的金融灾难或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大事记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 2007年8月美国住房抵押投资公司申请破产,美国最大的次级房贷公司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陷入流动性危机,被摩根大通银行廉价收购。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因巨额次贷衍生品损失及金融市场信心崩溃而宣布破产,同日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 美国前两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自此,华尔街五大投行集体沦陷。 美国最大的两家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正式接管。 AIG集团因过度投资CDS产品而濒临破产,被美联储阶段性国有化。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查封、接管。 2009年1月美国银行业巨头花旗银行股价跌入低谷,美国政府紧急宣布对其提供总额1380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 2009年3月通用汽车、克莱斯勒、福特等汽车公司遭遇破产困境,标志着实体经济的伤痕累累。 法国兴业银行1月24日曝出丑闻,一名交易员违反规例,秘密进行期指买卖,导致银行损失高达72亿美元。 法国银行监管机构——法国银行委员会7月4日对兴业银行开出400万欧元罚单,原因是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严重缺失”,导致巨额欺诈案的发生。 金融衍生工具定义 迄今为止,衍生工具还没有确切的法律定义,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对衍生工具进行立法上的解释。 原因:一是衍生工具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由于认识上的限制,目前很少有对衍生工具的专门立法。 二是对衍生工具进行确切的法律定义非常困难,因为如果定义过于狭窄,就不能涵盖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产品,使具有衍生工具特征的新型金融产品排除在现有的定义之外,造成监管的真空地带;而如果定义过于宽泛,则现有相关的配套立法明显不足,有些交易就可能超越现有机构的监管权限。 国际上对衍生工具的定义 美国著名的银行业研究机构“华盛顿30人小组”在1993年7月发布的《衍生工具:惯例与准则》报告中认为:“衍生工具交易,正如其名称一样,是价值衍生于基础资产或基础参考比率或指数的一种双边合约或支付协议。”巴塞尔委员会

文档评论(0)

小玉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