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 络 教 案
赤
壁
赋
2007年11月
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3、积累“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以及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鉴赏本文景、情、理三者的融合手法及语言特点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印发预习作业
2、多媒体课件《赤壁赋》
3、音频《赤壁赋.mp3(鲍国安朗读)》、《春江花月夜曲》
4、视频《三国演义》
教学步骤与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视频: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programs/view/xgGirB92Wpg/)
(PPT显示)
2、师:看了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师:但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在不如意的时候,你又会怎么样呢?
(结合本模块的其它文章) (寄情于山水)
师:是的,大自然的博大可以消融你内心的苦闷。古往今来,众多人物在失意的时候选择了亲近自然,用山水的纯净来洗净心灵的污垢。
3、(PPT显示)写作背景:
师:900多年前的一天,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的苏轼,带着疲惫屈辱,带着累累伤痕,来到了当时偏僻、荒凉的黄州,来到了赤壁,展开了与赤壁的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涅槃,走向了思想上的成熟。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赤壁,走进苏轼的心灵世界,与苏轼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二、整体感知:
师:下面我们先听一下鲍国安先生的朗诵,同学们边听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及断句;
2、把握文中作者情感的转换及朗诵时应注意的问题;
3、在课本空白处记下你听此文的初步感受及理解。
师:听完朗诵,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师:明代文学家茅坤曾这样评价苏轼及其赤壁赋(PPT显示):
师:“遗世”是什么意思?
生:课文注解13,遗世,遗弃尘世。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想呢?赤壁之景到底怎样,让我们来共同欣赏――
三、赏析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PPT显示)
2、师问:这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你能不能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风月无边的赤壁秋景图。
(生讨论后,请2生回答)
3、(PPT显示)
4、先析后诵
(1)逐句赏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微风吹拂;水波不兴,多了点闲适,轻松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快哉,愉哉!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意境很美。白色的雾气弥漫在月光里,很朦胧,像做梦一样。
师:真是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果然风月无边,秋景如画。 “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几个动词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
(生讨论,师引导学生分析、欣赏)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强调互文的修辞,举例:秦时明月汉时关)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纵”与“凌”是听凭、随意的意思,“一苇”与“万顷”形成对比。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真的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作者得意极了,于是乎飘飘欲仙,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意思是应当享用眼前清风明月的美景,显示旷达超脱的情怀。如此之美景作者人心旷神怡,此一乐也――山水之乐、诗酒之乐。
(PPT显示第一段内容)
(2)诵读训练:
(老师范读第一段。(播放视频《春江花月夜》伴奏)
(学生自由读(要求注意轻重缓急,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 ),并能根据上述提纲背诵第一段。
(抽查一男一女诵读
四、课堂小结: 面对美景,每个人都想让它与世永存,羽化而登仙更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此时的苏轼毕竟是戴罪之身,他的心中有忧有怨,这良辰美景能让他忘记此前的一切吗?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五、再听鲍国安的诵读,作为本课的结束
六、作业:背诵全文并默写第一段
执教时间:11月6日 班级:高一(2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