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香港時裝發展史(簡介) 本章重點 認識香港不同年代時裝的特色 透過對服裝歷史的認識,了解香港的穿衣文化 透過服裝歷史加強對時裝潮流循環的洞悉力 製作人: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 吳偉廉老師 網頁:www.科技與生活.com 電郵:asflower@ 簡介 過去的一百年內,香港的時裝有很多不同的演變。每一時代有獨特的條件及因素,對時裝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認識過往的社會背景與時裝的關係,對了解現在的時裝潮流有一定的幫助。時裝設計是需要「了解過去,展望將來」 2.1 香港開埠初期(1842-1910年) 這時期,一般人都是穿著唐裝衫的。衣料多是粗糙的棉布,款式是闊身大袖的衫褲。女裝上衣的襟頭開在一邊,時稱「大衿衫」(圖2.1a)。而男裝便服主要是寬闊、長而無領的大襟或對襟衫,褲子非常寬闊,只有富商名流及紳士才穿長衫馬褂(圖2.1b)。 開埠初期婦女所穿的大衿 (b) 長衫馬褂 圖2.1 開埠初期服裝 2.2 民初時期(1911-1920年) 辛亥革命後,傳統服飾也起了變化。女子不再穿寬闊袍子,改穿簡單樸素的衫褲,領高至頷,後來流行的襖裙(即上衣及下裙),稱為「民初裝」(圖2.2a右)。男子則以企領多袋的中山裝為主(圖2.2b左)。 (a) 民初時期的男女服飾 (b) 孫中山先生(左)所穿的中山裝 圖2.2 民初時期的服裝 ? 2.3 二、三十年代(1920 - 1939年) 二、三十年代時期,由於受上海的名媛、富家小姐、明星和歌星所穿的時裝影響,女士所穿的服裝隨之而變化,旗袍就在此時大行其道。當時旗袍的長度,幾乎年年有變,時長時短。款式也開始流行開叉,叉子也逐漸高至大腿,剪裁貼身,更能顯露女性的體態美。旗袍極受本地的名媛淑女及藝人喜愛。一般的女士、學生則喜歡穿上藍布旗袍,樸素端莊,別有風姿。 步入三十年代,婦女服飾吸收了歐美服飾的優點,出現了一種中西合璧的服裝。它們以旗袍作為基礎,在領、袖等處揉合了西式服裝的特點,如荷葉領、開叉袖等,或在旗袍外加上小披風、絨線衫。襖裙的裁剪也有了突破,衫身改短並收窄,袖子短而窄,衫領、襟、袖均鑲了各種花邊或綑邊。 圖2.3 旗袍 2.4 四十年代 (1940 - 1949年) 男士的夏威夷恤衫傳入本港,同時穿西裝的文化已由上流社會擴展至中產階級。西裝的款式主要是衫身比較長,蓋過臀部,衣腳沒有開叉(圖2.4a)。女士則流行短褸和拱形袖頭,在袖頭上車縫定褶,內加香蕉形的肩墊(圖2.4b)。 (a) 馬尾襆襯胸的西裝 (b) 拱形袖頭短褸 圖2.4 四十年代的服裝 2.5 五十年代(1950 - 1959年) 旗袍仍然是女性的主要服裝,但當時婦女開始穿著衫褲的配搭 - 恤衫配西褲(圖2.5a)或唐裝配上單褸。袖口及領綑鑲上與衫身顏色對比的布料。裙子多是全身及膝,上身貼身剪裁,裙襬較大,腰間則束上腰帶(圖2.5b)。男性便服以恤衫西褲代替唐裝衫褲,禮服則以西服(圖2.5c)取代長衫馬褂。 (a) 當時的婦女開始穿衫褲 (b) 連衣裙 (c) 西服 ? 男裝外衣 圖2.5 五十年代的服裝 2.6 六十年代 (1960 - 1969年) 西服逐漸取代唐裝衫褲和旗袍。女士的服飾是以直身的恤衫或針織外衣再配上貼身的針織長褲。女裝流行一件頭A字型短連衣裙,裙襬在膝蓋以上,這就是大行其道的迷你裙(圖2.6)。 圖2.6 六十年代流行迷你裙 2.7 七十年代 (1970 - 1979年) 來自美國的牛仔褲文化席捲香港。低腰喇叭褲(圖2.7)、緊身上衣、熱褲和A字型長裙都是當時流行的服裝。此外,橫間長襪和鬆糕鞋都是非常新潮的服飾。 圖2.7 七十年代的服裝特色 2.8 八十年代(1980 - 1989年) 八十年代的服裝走向多款式及多顏色。八十年代社會富裕,人們講求舒適及品味的生活享受,大多數衣服都是鬆身,甚至跌膊,款式設計趨向簡單。膊頭棉、大肩的時裝、窄腳蘿蔔褲、三個骨的燈籠褲、直身褲及長裙褲均是八十年代服裝的特色。八十年代末期,由於洗水絲的出現,使服裝的布料種類更添姿彩(圖2.8a及2.8b)。 (a) 洗水絲的服裝 (b) 八十年代服裝剪影 圖2.8 八十年代的服裝 ? 2.9 九十年代(1990 - 1999年) 九十年代的時裝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當時匯聚了世界各地的時裝,款式更趨多元化。整體而言,衣服的外形修窄了,長度改短了,女裝窄腳褲的長度僅及腳踝(圖2.9)。布料加入了俗稱「拉架」的彈性纖維,使衣物貼身而沒有繃緊的感覺。 圖2.9 九十年代女裝 – 窄腳褲 2.10 總結 其實服裝的演變與歷史、時代、社會、經濟、文化、地域、環境、科技和生活水平等因素息息相關。因應上述因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