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踝足外科迅猛发展三十年.docVIP

医学论文:踝足外科迅猛发展三十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踝足外科迅猛发展三十年.doc

【关键词】? 踝 足 外科过去的三十年,是我国踝足外科迅猛发展的三十年。  踝足外科水平,反映了踝足外科临床、基础、理论整体研究进展。历经三十年急起猛追,我国踝足外科已经取得了瞩目发展。不仅早年从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化脓性踝关节炎病灶搔刮后踝关节加压融合、胫骨滑槽植骨踝关节融合技术广泛应用,提高了踝关节破坏性病变的治疗成功率。如以1938年施行三关节融合作为我国足踝外科开端(1941,外科学报),漫长的战火硝烟,迟滞了我国踝足外科技术研究与发展,真正起步还是在最近三十年时间里,学界同仁瞄准现代踝足目标,采用团结协作,从临床入手,以基础研究为凭借,持续不懈努力,十多年十余次中外学术交流和新技术学习班,取得了前所未见的发展,逐渐掌握并接近世界踝足外科发展水平。  在长期踝足外科临床工作所积累的资料和经验证明,大量从事的是重复和依循,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外科矫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许多创新成果;近6~7年创伤性踝足外科诊治达到新水平,ao理念和踝足创伤分类的援用,在诸多领域有了可资比较、疗效评价的基础。秦泗河等学习并创新应用ilizarov技术于本来需要手术的踝足畸形而免于手术,陈宝兴推广小切口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在糖尿病足、平足症、?母外翻等常见足病的诊断和治疗,每年都有很多新经验涌现。王正义等报告采用austin方法治疗?母外翻1和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殷建华等人工全踝关节置换2和毛宾尧等根据39例经验并参阅国外百余篇近年文献编著《人工踝关节外科学》,阐明了该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和手术技术,推动了我国踝足人工关节的发展3、4。对跟痛症的分类治疗、微创技术广泛应用、踝足韧带损伤、踝管综合征、第1跖楔关节不稳、踝关节不稳和距下关节不稳等都有较深入研究。胡跃林、张建中、刘玉杰等施行软骨法移植4、5,刘玉杰等将关节镜不仅应用在踝关节,还应用在踝关节以外的跖趾、趾间关节和关节外肌间隙、腱间隙等组织间隙进行诊治5,获得开拓性前景和肯定疗效。  学界始终不曾疏忽在积极开展踝足外科临床工作时,不遗漏地关注和阐释基础知识,使生物力学、应用解剖、病理学和影像学概念等贯彻始终。第十一届全国足踝外科学术会议上(2008),华山医院顾湘杰等主讲的足踝外科手术技术和应用解剖学习班6,同时有国外著名学者hintermann、thermann等专题讲述踝部骨折的后期问题、踝关节骨关节炎形成前的韧带修复、跟腱病理等课程7。  我国学者还在系统理论研究和规范化方面作出努力。以1990年我国第一部由毛宾尧主编的《足外科学》出版为契机,之后尤具影响的陆宸照主编的《踝部骨折》(1988)、王正义主编的《足踝外科学》(2006)、唐康来和王正义主编的《足踝外科手术学》(2006)、秦泗河主编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外科治疗》(2006)、毛宾尧主编的《踝足外科学》(2007)和张建中主编的《足踝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2008)等踝足专著先后出版,我国踝足外科的发展势头蔚为壮观。  中华医学会足踝学组成立(1992),多次中外足踝学术交流会,和相继以足踝研究所、足踝外科组或手足外科病房等组建形式在我国迅速发展,标志着这一分支的不断成长和壮大。近年对获得性扁平足手术前后步态及足底压力对比6(2008,李林等)、mri在肾小管酸中毒合并跖骨骨折诊断(2008,杨茂伟等)、跖腱膜损伤后人体前足的生物力学影响(2008,杨云峰等)等基础研究和俞光荣、zwipp hans的《跟骨骨的基础与临床》一书(2008,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收载了俞光荣等长期从事跟骨和跟骨骨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成果,从跟骨与足踝部组织胚胎、生物力学等基础深入探讨,结合许多国外的研究成果、典型病例和治疗失误病例进行分析,深入传达在这一领域的新经验和创新成果6。  综上所述,有了阵地,组建了基本队伍。在实践中不懈培养人才,积极拓宽刚刚开始但仍很薄弱的踝足基础研究,更多更深地开展中外学术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有些领域还刚刚步入门坎,亟待开发和拓展。借助微创外科和现代技术,拓展踝足领域应用与研究,在组织再造、功能重建、方法学优化, 以及软骨与骨的再生与再造方面8,不断作出我们的贡献。【参考文献】 ?   1 王正义,唐凡启,林顺福,等.austin手术治疗?母外翻126例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10:637-639.   2 殷建华,周一新,周乙雄,等.全踝关节置换的初步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22-25.   3 benedetti mg, leardini a, romagnoli m,et al.functional outcome of meniscol-bearing total ankle replacement:a gait analy

文档评论(0)

专业好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