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阿Q正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阿Q正传》 《阿Q正传》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一、创作概况:自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分期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署名巴人。 有人推荐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被鲁迅婉拒。 二、阿Q名字释义 1、从事近代哲学研究的侯外庐先生认为:Q即Question的第一个字母。 2、周作人认为,Q象征着阿Q的脑袋; 3、(日本)丸尾常喜认为 “阿Q=阿鬼”:“国民性之鬼”。 三、阿Q精神胜利法 1、定义:指被压迫者在瞬息之间,将生活中的弱者地位转化为想象中的强者地位,在“心造的幻影”(鲁迅语)中,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2、小说中的表现形式: ①想象:将现实的失败转化为想象中的胜利。 ②转移:寻找更弱小的对象,发泄心中的愤怒。 假洋鬼子——阿Q——小尼姑……小小尼姑……小小小尼姑……妇女和儿童 一个“金子塔”式的动态结构,吃了现在,也吃了将来。 ③自虐:通过自我虐待获得心理平衡。 ④造反:以极端的手段获得极端的权力。 3、阿Q精神胜利法的评价 学者们的观点:①茅盾、郑振铎、陈涌、(美)夏志清等认为: “中国国民精神病态的综合”、“中国人劣根性的代表”等;②许广平、艾芜、罗曼·罗兰等认为,阿Q是“人类普遍弱点的一种”。 四、阿Q革命论 阿Q革命的三大目的: ①杀人:“……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②劫掠财物:“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 ③占有女人:“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太小,过几年再说……” 革命的结果带来更大的杀戮:阿Q=赵太爷 称为神的和称为魔的战斗了,并非争夺天国,而在要得地狱的统治权。所以无论谁胜,地域至今也还是照样的地狱。(《杂语》) 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所以即使现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忽然想到(七)》) 戳穿了一部中国历史的秘密(历史反思)。也是对当时革命的讥讽(现实批判)。 革命,反革命,不革命。 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 (《小杂感》) 五、阿Q性格特征 1、典型形象: 《阿Q正传》主导倾向是现实主义的。 恩格斯:“现实主义的意思,就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圆形人物”(典型人物)和“扁形人物”(类型人物)的概念; 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 质朴愚昧 狡黠圆滑 自高自大 自轻自贱 率真任性 正统卫道 敏感禁忌 麻木健忘 争强好胜 忍辱屈从 憎恶权势 趋炎附势 排斥异端 向往革命 …… 可见,阿Q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形象,开20世纪中国文学中流氓无产者形象的先河。 2、对阿Q形象的认识与评价 鲁迅研究界的观点: ①茅盾、郑振铎、(美)夏志清等人认为:“阿Q是中国民族性格弱点的综合”、“是中国人精神病态的标本”、“是中国人各种劣根性的结晶体”等等; ②艾芜、许广平、(法)罗曼·罗兰、(印度)班纳吉等人认为“阿Q是世界性的一般民族的弱点”、“是人类普遍弱点的一种”。 我认为,所谓“阿Q相”在人类社会中确实具有普遍性。但鲁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还是主要反思中国政治文化和批判现实,因为对“中国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是中国文化土壤里培育出来的可恶、可笑、可怜、可鄙的“恶之花”。鲁迅说:“我要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阿Q正传〉的成因》) 六、艺术成就 1、反讽(irony)与反仿(perody) 反讽中国古代正史中的人物传记;反仿“才子佳人”与“传奇英雄”形象。 “传记”文体的基本规范:①传主身份;②真实的姓名、籍贯、事迹;③巨大影响;所以名为“正传”,实则是“反传”。 从各章标题来看:小说文不对题。 如:第二章 优胜纪略;第四章 恋爱悲剧 第五章 生计问题 第九章 大团圆 2、喜剧与悲剧相统一的美学风格 阿Q 以喜剧的形式走完了他的悲剧人生。 《阿Q正传》语言幽默,故事诙谐,但本质上是一个民族的大悲剧。 3、对现代主义艺术的成功借鉴 严家炎《论鲁迅的复调小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乐黛云主编《当代英语世界的鲁迅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课后作业 听课札记一则,约1000字左右。 参考题目一、写出两次学习《阿Q正传》的不同感受,并作出评价。 参考题目二、谈谈你对人艺改编剧《圈》的评价。 也可自选题目,

文档评论(0)

38号店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