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经济学》 第二章《价格理论》 第二章 价格理论 [Theory of Price] 第一节 需求理论 第二节 供给理论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第四节 价格弹性理论 第五节 供求曲线的运用 第六节 蛛网理论[?] 第一节 需求理论一、需求的含义 需求[Demand] ——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与其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需求函数 Demand Function 定义:在既定的市场中,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这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购买量和购买量的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 代数表达:简单需求函数为: Qd =f(P) 逆函数(inverse)为: P=f-1 (Q d ) 三、需求定理 Law of Demand 文字表述: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与需求数量 呈反比关系。 图形表述: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数学表述:需求曲线的导数(derivative)小于0。 即 dQ d / dP < 0 *需求定理的“例外” : 1、 吉芬物品 Giffen’s Goods 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吉芬爵士Sir Robert Giffen(1837-1910)于1854年提出。当时爱尔兰大饥荒使得马铃薯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人们对马铃薯的需求量却增加了.后来人们称之为吉芬之谜(giffen paradox). 资料快递:爱尔兰饥荒(1845年-1849年) 在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6个爱尔兰家庭中便有5个住在单间的棚屋内,而且棚屋往往是泥砌的。他们吃的主要是马铃薯,这种作物在他们很少的一点贫瘠土地上生长得最好。 在1845年多雨的夏季里,爱尔兰的马铃薯染上了枯萎病。这种病会使马铃薯腐烂,不能食用。感染枯萎病的种子在第二年再使用时,枯萎病的病况会变得更为严重。 1848年和1849年,枯萎病再度发生。爱尔兰人走投无路,他们一个个饥饿而死,对疾病毫无抵抗力。他们无力交地租,地方将他们赶出家门,还常常放火烧掉他们的棚屋,使他们无法再回来。 当时,爱尔兰是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但是英国政府很少给予什么帮助。大约有100万爱尔兰人不是饿死,便是病死。还有100万人逃到英格兰、北美或澳大拉西亚(一般指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附近南太平洋诸岛)。这200万人只占1845年爱尔兰人口的四分之一。 许多美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以及新西兰人的家庭,都可能是19世纪40年代那些爱尔兰移民的后代。但是爱尔兰人在19世纪下半叶仍继续不断移民。据估计,在1845年~1925年间,约有500万爱尔兰人移居美国。 吉芬之谜的谜底 发生吉芬之谜是由于人们太穷了,平时人们所能消费的肉类并不太多,如今马铃薯涨价了,人们相对而言更加穷了,穷得买不起正常数量的肉类,结果只好增加对马铃薯的购买来补救。而马铃薯价格的下降说明人们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他们有富裕的钱去消费一些更好的食品,对马铃薯的需求反而减少了。 2、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 由Thorstein Veblen (索尔斯坦·凡勃伦1857- 1929)所提出。 炫耀性消费的定义:如果消费者完全用价格来衡量他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那么,他们将在商品价格低的时候买得少,而在价格高的时候买得多,那么,对该种商品的消费是炫耀性消费。 这种商品也被称为“定位性物品” (Positional Goods)。 人物专访:凡勃伦 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1857-1929)伟大的美国经济学巨匠。1857年7月30日出生于康斯威辛州,是挪威移民后裔。凡勃伦十七岁时进入卡尔顿学院师从老克拉克,后转至霍布金斯大学读哲学,未能取得奖学金又转至耶鲁大学。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91年毛遂自荐进入康奈尔大学任教。第二年,优质教育芝加哥大学,未被器重。1906年转任斯坦福大学副教授。1909年受排挤而辞职。1911年,走上密苏里大学讲台。1918年,也就是他61岁时步入仕途,赴华府供职于食品局,1924年拒绝接受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一职,可谓破天之举。1929年初退休复加州定居。不料数日后竟溘然长逝,享年72岁。? ? 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 ? 凡勃伦的主要著作有《有闲阶级论》《营利企业论》《德帝国与产业革命》《近代不在所有制与营利企业》。其中《营利企业论》产生于芝加哥大学执教时期,论述了当时的“现代资本主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