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苏轼词艺术特色浅析 【作者】卢 彦 【关键词】苏轼??词作??艺术特色 【指导老师】李 胜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就苏轼作品的思想性展开了一场讨论。黄昌前肯定了苏轼的一部分作品,但又认为“在他的作品里看到更多的是咏花、饮酒、闲游之作,听到的多是对人生的感慨和没落的哀鸣”,与人民距离很大。茂元认为,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从政治着眼,“苏轼反对变法主要是一个认识不足的问题”,并指出“作为一个文学家苏轼来说,我们不能孤立地、抽象地谈他的艺术成就,而是应该把他放在文学发展历史特定的条件来考察其有无进步的作用”,“苏轼的人生态度除了虚无色彩而外,还有积极乐观的一面,不容忽视”。建国初期的古典文学研究融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评价作家作品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这段时间发表的苏轼研究论文约有100多篇。文革开始,苏轼文学研究走入低谷,苏轼及其作品遭到不公正的批评[1]。另一部分文章对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作了进一步的研究[2]对苏轼艺术思想的渊源进行了探索。这一时期的文章有90多篇。1980年9月12日—17日在苏轼故里四川省眉山县举行了第一届苏轼学术讨论会,开创了苏轼研究的良好开端。这次苏轼讨论会上新成立的苏轼研究学会,决定今后每两年举行一次讨论会,编辑出版《苏轼研究集刊》、《苏轼研究资料丛书》,进一步推动了苏轼研究向纵深发展。十年中各类刊物发表的有关论文约为1949—1979年的三倍。1990年至今 从新角度、用新方法进行古典文学研究,九十年代以后学者们力求在这一领域有所开拓,苏轼研究也展开了新的一页。这一时期研究者借鉴了西方文艺学理论、美学、心理学理论,对苏轼的心态、人格力量、文化性格及审美意义进行了探索,苏轼思想中儒、释、道融合的人生观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成为议论的热点。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却是美丽的一生,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正如他的那句诗:“一蓑风雨任平生。”?他的词个性鲜明,内含丰富,豪放与婉约并蓄。(一)表现领域广他摧毁词为艳科的狭小樊篱,改变了词为“诗余”、诗高“词卑”的传统偏见,使词从花前月下,浅斟低唱之中,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诸事万物,凡可入诗者,皆可入词。正如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诸如咏史、游仙、悼亡、惜别、登临、宴赏等几乎无所不写,山河风貌,田园风光,参禅悟道,哲理探讨等无所不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苏轼词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北宋时代边疆动荡不安,苏轼通过写词畅怀忧虑之情,恢弘志士的胆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辽和西夏经常侵扰边境,苏轼来到处于宋辽边地的密州,切望杀敌报国,于是写下了这首爱国壮词。“他在这首词中所描绘的太守形象,显然是自我写照,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激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读后给人以雄风扑面、气冲霄汉之感”[3].????题为“密州出猎”,所以全词紧紧围绕着“出猎”展开笔墨。上片写出猎的盛况。词人以?“老夫”自居,其实这时候苏轼才三十九岁,他?“少年”的豪壮与狂态不减,左牵黄犬,右擎苍鹰,千骑卷过平冈,到郊外“出猎”。太守的身后则是大队人马簇拥。足见苏轼在当地政绩之佳,深得民心。场面描写十分生动,或写追捕猎物的鹰犬,或写出猎随从的打扮,或写围猎队伍的声势,气氛紧张而热烈,传达出主人公狂放快意的情怀。????下片写自己宏阔的胸襟、澎湃的激情、杀敌卫国的斗志。词人开怀畅饮,倾吐真情,以“鬓微霜,又何妨”否定了“老夫”之说,剩下来的只有“少年”的豪气。词人以汉文帝时的魏尚自比,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起用。他盼望朝廷能派冯唐这样的使臣持节密州,使自己重新得到重用,以便能为国效忠,届时可以“西北望,射天狼”。以典入词,扩大了内容,增加了词的容量。“苏轼善于用典,用典中之事融为己事,以典中之情化为己情”[4],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首词感情豪壮高昂,音调激越铿锵,用典驾轻就熟,造语明白晓畅,是苏轼第一首豪放之作。无怪他在作此词后自诩“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第二,苏轼词揭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到的人生感悟。苏轼进一步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和社会功能。他的词里跃动着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而且这个生命的性格面貌是十分清晰的,即使把它混杂在别人的作品里,也能够把它识别出来。如《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