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喜忧录》—中篇 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案例.docVIP

《农村教育喜忧录》—中篇 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案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教育喜忧录》—中篇 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案例 专题一:农村教育的一朵奇葩 ?? ——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发展史一、一所别具特色的“草根”学校 ?? 47年前,在山西省左云县井儿沟村半山坡上的一座破庙里,一个大学生和他的人生事业就从这座破庙小学和几十个孩子开始起步。 ?? 47年后的今天,破庙小学发展成一所累计实现利税费2亿元、有形资产2亿元的特色乡村学校。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有着“草根校长”之称的马文有。 ?? 三代人相继落地生根,在自然环境差,经费短缺,人才匮乏的山老区,不懈奋斗了近半个世纪。领军人马文有,1962年从教,1965年任校长,由一所挂在半山腰的古庙,占地一亩半、三个班、百余名师生的简陋小学,搬迁到下马七年的粮油加工厂。他同师生一道,一面勤工俭学,一面建校育人,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还代语文课,也是劳动建校带头人。挖山平地,种田植树、烧砖制瓦、办厂建站、劳动建校样样干在前,用了10年时间,把一个破烂不堪的加工厂,改建成一所像样的农村中学。 因山、沟所限,再无发展空间,1975年他又带领师生开发千亩荒山,以50把铁锹、8辆小平车起家,挖平一面面坡,填起一道道沟搬运土石百万立方米,平地500亩,成为左云县最大的人造平原。 ?? 马老师学的是教育,热爱教育,一心想办最好的农村教育,在办学实践中饱偿了农村教育真穷、农村教师真苦、农村教育真该抢救,为给教师发工资回家过年,撒谎借钱、泣墨同下给领导写信要钱,这些令他伤透了心。他决心根治教育贫穷循环往复的病根,逼着他从等、靠、要式的计划体制中醒悟过来,向陶行知、陈嘉庚学习,创新教育经济,开创了自主思想、自主创业、自主生财、自主办学、自主创新的这样一种独特的办学体制。 ?? 白手起家,兴办了农林牧场、洗煤厂、活性炭厂、焦煤厂、磁选厂等8个股份制实业,实现利税费2亿元,有形资产2亿元。自力更生,建成四所学校。厂校建筑面积80000m2。楼房新颖,绿树成荫,成为塞上绿洲,是农村孩子的学堂。 ?? 不懈奋斗了47年后才发展成今天这样一所融新时代小学、初级中学、全国示范职业中学、短期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积淀了优于城市学校的特色教育资源。形成了自主思想、自主创业、自主生财、实业兴学、自我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 该校面向的是广大进不了城而又无经济来源的新穷人与农民工子女,为了让穷人家的子女也都能上得起学,学校每年补贴300多万元给教工发工资,为家境贫困的学生减免学杂费,甚至还补助伙食费,资助贫困人群,中职学生按政策一学年收费2000元,他们只收800元。小学、初中的教学质量同县城示范学校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入学率、升学率、普及率一直名列全县前茅。近6年,有三名学生分别摘取全县中考第一名。 ?? 办好一所农村学校,为一方农村培养一批;为一户农民培养一个诚实、勤劳、有一手技能的任,就可以改变一方农村、一户农民的穷苦命运。47年来,山西左云综合技术学校共为社会培养出中、初级人才30000名。其中:升学、深造的有2080人;国家工作人员343人(中小学教师102人,幼儿教师90人,公务员83人,军人68人);自主创业的领头羊和合伙创业者有1030人(有50多人已进入了中等收入人群,如:李永财自己创办的产业,可吸收900多人就业,年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年上缴税费800万元,每年捐助慈善事业80多万元);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有26000多人(77人从事电脑服务工作,368名成为乡镇企业的技术骨干,280人担任乡村干部,549名担任农技、经营、畜牧、财会人员,265名成为县乡村三级诊疗机构的医护人员,11000多人成为汽车驾驶员,100多人从事汽车、拖拉机、装载机修理工作,257人成为机电、采煤、测绘技术人员,矿山从业人员9922人,矿山特种技能工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4264人)。店湾镇的西沟村的一部分村干部以及村办6家煤矿的大部分矿领导、技术人员都是该校毕业生。他们充分发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568元,人均上缴税费35400元。把西沟村建设成了左云县综合实力最强的新农村,家家住上漂亮的楼房,把企业办的红红火火,人人安居乐业,共同富裕,和谐安康。 二、一条“实业兴学、育人为本”的职教道路 ??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农村职业教育根本出路。左云综合技校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创新从来就是新事物的母亲,教育工作者要少一些惰性,少一些等、靠、要,多一些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马文有常说:“前途、命运、出息、财富都是人创造的。穷则思变,教育穷把我们逼上了金山。逼出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栽活了自主创业、失业兴学这棵摇财树。”当前,仍然困扰农村职业教育的仍然是经费短缺、好教师紧缺、办学条件简陋、员工待遇低、教师住房困难、师长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