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无线传感器网络培训教材.doc
无线传感器网络培训教材
曼博科技
2006.11
前 言
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现代网络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产生和发展。随着无线传感器的发展不仅是技术发展也是应用需求推动的结果。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己经由军事领域扩展到反恐、防爆、环境监测、医疗保健、家居、商业、工业等其它众多领域,能完成传统系统无法完成的任务。
本书分为4部分。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特征及其发展和应用。应用总体介绍。
第2章 nesC语言。nesC语言的设计要求、基本思想、语法、术语。
第3章 TinyOS操作系统。介绍TinyOS操作系统的产生和发展,着重讲述了TinyOS通信模型、事件驱动机制、调度策略与能量管理机制。
第4章 无线传感器通信协议。介绍网络拓扑控制、网络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
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曼博教材编委会
2006-11
目 录
前 言 I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1
1.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
1.2 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 3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5
1.4 传感器网络特征 6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8
1.6 发展历史 11
小结 13
第2章 nesC语言 14
2.1 nesC语言简介 14
2.2 nesC设计要求与基本思想 15
2.3 nesC语言的术语 16
2.4 nesC语法 20
2.4.1 接口 20
2.4.2 组件 21
2.4.3 模块及其组成 25
2.4.4 配件及其组成 27
小结 33
第3章 TinyOS操作系统 34
3.1 TinyOS操作系统简介 34
3.1.1 传感器网络对操作系统的需求 34
3.1.2 TinyOS操作系统的设计思路 35
3.2 TinyOS组件模型 36
3.2.1 TinyOS的组件类型 37
3.2.2 硬件/软件边界 38
3.2.3 组件示例 39
3.2.4 组件组合 40
3.2.5 应用程序总体分析 42
3.3 TinyOS通信模型 43
3.3.1 主动消息概述 43
3.3.2 主动消息的设计实现 43
3.3.3 主动消息的缓存管理机制 44
3.3.4 主动消息的显式确认消息机制 44
3.4 TinyOS事件驱动机制、调度策略与能量管理机制 45
3.4.1 事件驱动机制 45
3.4.2 调度策略 47
3.4.3 能量管理机制 49
3.4.4 运行空间 49
第4章 TinyOS情境分析—Blink 50
4.1 Blink配件文件分析 51
4.2 BlinkM模块文件分析 52
4.3 Blink应用程序剖析 54
4.4 Blink中TinyOS调度机制的实现 67
4.5 Blink中TinyOS的事件驱动机制 71
上机实验(一)安装TinyOS 80
上机实验(二)Blink应用程序 104
上机实验(三)多跳程序 108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近年来,随着个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因特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巨大,并将继续在未来的各领域持续发挥其影响力。集成了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sm System MBM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是因特网从虚拟世界到物理世界的延伸。因特网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将逻辑上的信息世界与真实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将改变人与自然交互的方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不仅是技术发展也是应用需求推动的结果。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初是在军事领域提出的,其研究反过来推动了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诞生了网络中心战的思想和体系。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己经由军事领域扩展到反恐、防爆、环境监测、医疗保健、家居、商业、工业等其它众多领域,能完成传统系统无法完成的任务。
无线传感器网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到现在,己经从最初的节点研制、到网络协议设计,到智能群体的研究阶段,已成为国内外一个新的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热点技术,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对其展开了各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众多的节点平台和大量的通信协议),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来支撑这一领域的发展,还有众多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尚待突破,是信息领域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对无线传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