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皮炎)与细菌.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湿疹(皮炎)与细菌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曹元华 关于湿疹的争论 观点一: 不是独立的疾病,只是一些 皮肤症状。 理 由:确切病因、病原不清楚,如果 能查清病因及病原,则应有相 应的病名。 关于湿疹的争论 观点二:应属接触性皮炎类。 理 由:①接触性皮炎与所谓湿疹均为第Ⅳ型变态反应;②病理变化基本相同;③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如妇女、理发师接触洗涤剂等,教师接触粉笔所致手部的皮肤改变,理应诊断为接触性皮炎,但临床上通常诊断为湿疹;④有些最初表现为接触性皮炎的患者,长期、反复发作后可表现为慢性湿疹样;⑤有些原来认为原因不明的湿疹,后来找到了接触过敏原而明确为接触性皮炎。 关于湿疹的争论 观点三:湿疹是一独立的疾病。 理由:①湿疹(eczema)一词国外沿用已久,祖国医学也早有描述并使用湿疹二字,且词典中eczema与湿疹可互译,无一词多意。②湿疹病因复杂,通常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且与个人体质有关,而接触性皮炎的病因比较单一,常与体质无关。③接触性皮炎祛除病因后,常易在较短时间内痊愈,而湿疹则病因不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④大多教科书中仍将湿疹作为独立疾病而单列。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内因:受遗传因素支配的个人体质:不能耐受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对正常人无害的刺激,斑贴试验时可对多种物质发生阳性反应,即使除去某些致敏原,湿疹皮损也不易很快消失。 ? 其它因素 慢性消化道疾病,胃肠道功能性障碍, 精神、情绪因素,感染病灶的存在, 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影响或加重湿 疹的病情。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外因:生活环境,气候变化,外界刺激如冷、 热、光、汗液、搔抓、动物皮毛、植物、化学物质及食物等,均可在湿疹的发生和病情演变中发生作用。 湿疹与细菌 特应性皮炎(AD)与细菌(特别是金葡菌)的关系的研究报告非常多,金葡菌的密度与A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能加重AD的病情,已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复合制剂外用治疗AD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也已有诸多报告,并被医生较广泛采用和患者所乐于接受。 湿疹与细菌 对湿疹与细菌的研究开展很少。 查阅1990~2000年的国内文献, 仅见3篇报告。 ? 湿疹与细菌 38例外耳道湿疹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中级医刊》1998 ? 36例(94.7%)阳性,9例有2种以上细 菌生长,主要为金葡菌,其次为表皮葡 萄球菌、绿脓杆菌。 ? 湿疹与细菌 细菌感染与湿疹关系的探讨 《综合临床医学》1998 ? 21例患者的渗出和非渗出皮损表面 培养,18例(85.7%)为金葡菌,正常 对照组均阴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湿疹关系的探讨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 ? 细菌组和对照细菌培养结果 分 组 例 数 金葡 金葡+链 金葡+其它 阳性率% 皮损部位 细菌性湿疹 38 32 3 3 100 寻常性湿疹 90 47 2 11 66.6 正常对照 23 1 0 4 21.7 非皮损部位 细菌性湿疹 21 1 0 12 61.9 寻常性湿疹 41 2 0 8 26.8 正常对照 18 0 0 2 11.1 ? ? ●? 皮损处每个表皮细胞粘附细菌数: 1

文档评论(0)

7800034fgy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