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 绪 论 一,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有着"特殊"的关系.在古代,中国 (以老师的身份)改变了日本;在近代 ,日本(以敌 人和老师的角色)改变了中国.时至今日,"日本" 激起最强烈的民族情绪,憎日 似乎是一个爱国者必备的标签. 中国人眼里的日本, 多是一个可恶又可羡的模 糊形象.国人对日本,对中日关系史的认知存在几个 误区 : 1,由于历史惯性造成的文化优越感,潜意识里 总是蔑称"小日本", 中日文化的巨大 差异. 2,人们熟知的中日关系史经过阶级斗争史观和 外交政策变 化的折射,发生了一定的扭曲. 3,缺少一以贯之的理性态度.友好时则淡化历史, 放 松原则,宣传日本人民的可爱,对未来无限憧憬; 冷淡时则满腔仇恨,态度僵硬,笼统 指责日本的右倾 化,强调军国主义复活之类的杞人之忧. 凡此种种, 常心和耐心,需要站 在历史的高度 历史的高度,超出一时,一事的限制,冷静客观地 历史的高度 对待中日关系. 二,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中日关系 没有纯粹的外交,外交或多或少是内部状况的副 产品. ,离不开双方国内情 势的演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不断恶化.这固 际格局和地缘政治的产物,但表现方式,激烈 程度与中日两国的社会氛围息息相关. 1992年,中国发生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南巡讲 话)和一次静悄悄的变化(修缮黄帝 陵).此后,民 族主义逐渐成为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1996年出版的 《中国可以说不 》堪称宣言书.2000年以来,"网络 民 族主义"大行其道,将这一潮流推到新的阶段. 近十几年来民族主义的流行与中国社会重新分层 的过程相互重叠.在迅速分化 ,和谐匮乏的社会环境 中,任何公共性的话题都会引起对抗性的论争,具有 效果.唯有民族主义话语是凝聚性 凝聚性的,变成 凝聚性 珍贵的政治资源,可以用 它的糖衣来包裹各种立场. 这一波民族主义浪潮以大众传媒和商业出版物为 依托, 以美,日,台为主要对象, 目标是形形色色, 或有或无的"中国威胁论",维护中国的崛 起.前期 的 内容多是反美和反台独,近几年来转向反日和反台独. 进入网络民族主 义阶段,其组织性,敏感性和攻击性 都大大增强.因此,最近一年多以来,其声势有所 收 敛. 上述特点决定了这一波民族主义浪潮的特点:感 情色彩浓厚,理性有所不足;口 号的成份多,务实的 作为少.尚未摆脱长期处在国际边缘地位带来的影 响, 心态.简言之,在大众文化时代,新时 期的民族主义潮流虽然具有脱离"控制"的倾向 ,但 尚 未真正摆脱功利主义和情绪化的弱点. 就中日关系而论,一方面, 谈论日 本,而不愿认真了解日本,对日本的看法和策略难免 隔靴搔痒. 况,需要从历史和文化入 手,真正看清楚这个"讨厌"的邻居;另一方面, "厌日" 绪更多像是爱国的pose,曾经的英雄和死难同胞 并未得到应有的照顾和纪念. "民族主义"对 于 中日文化比较 一,文化概说 文化是最容易谈的事情,也是最难说清楚的事情. 说容易,因为人人皆有许多的 印象和意见.说难,因 为它是不言自明,若隐若现的集体无意识,外面的人 往往隔靴 搔痒,里面的人又会当局者迷. 这里所说的文化,专指某一民族特殊的行为模式 值取向.就人性而言,过去和现在生活在地球上 的人都差不多.但是, 人性的某个或 者几个相互关联的侧面凸显出来,形成所谓"文化模 式".它是" 的支配力量","树立在人类经 过选择 的某些特质上,而使人类其它特质失去作用". 文明(广义的文化) 文明(广义的文化)三层次 可视层 器物 制度 符号 隐 蔽 层 (狭 义 的)文化 价值取向 文化 (正式,非正式) 正式,非正式) 物质文明+人力资本 行为表现) 人力资本+行为表现 (物质文明 人力资本 表现) 时代性+民族 时代性 民族 性(地域性) 地域性) 谈论文化,需要避开两个误区: A,对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不加区分, 随意地 界定民族特性,比如将某一民族在某一 特殊的时代表现出的某种特点当成永恒的民 族 性格.民族性(地域性)象是溶剂,时代性必 需借助它,才能够在某个社会里扎根. B,以绝对的(二元的)或者相对的(虚无 的)眼光评判文化的优劣.事实上,一种文化 一种文化 基因好象种子,在不同的土壤,气候……中, 基因好象种子 会结出味道不 同的果实. 二,日本人的"集团性" 比较中国人

文档评论(0)

999天才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