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季养生:养心、养肺、重润燥
邵继芳
春夏秋冬,四季气候不同,调养随之而异,为中医整体观念在防病养生方面的重要体现,在秋季我们应注重以下三方面的调养,以达顺应四时、天人合一、身心平和的目的。
一、秋季重润燥。
秋季气候干燥,燥气当令,称为“秋燥”,又因初秋及深秋之别,故有“温燥”和“凉燥”之称。“燥胜则干”,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在秋季人们很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秋燥”现象,易患咳嗽、咽炎、便秘、痔疮等疾病。因此,秋季调养应以润燥为主。
在日常生活中,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多饮温水和淡绿茶,及时补充机体水分;要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减少津液耗损;选用适宜的润肤水和润肤霜,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皮肤滋润。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平滋润之品,如莲藕、白萝卜、鸭肉、百合、胡萝卜、银耳、鱼类等;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水果如苹果、雪梨、荸荠、葡萄等;多煮粥煲汤,粗细粮合理搭配;要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菜、辣椒、羊肉等辛热之品。在药物调补上可选用西洋参、太子参、枫斛、虫草、百合、枸杞、麦冬等,益气滋阴润燥。
二、秋季防悲忧。
秋风秋雨,落叶凋零为秋天之象,体弱多病、年老孤单、性格内向者,易触景生情,产生悲忧、凄凉之感,出现忧郁寡欢,多愁善感,食欲不振,心悸失眠等症状。如果遇上不称心的事,情绪更多为低下,典型者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悲忧过度则耗伤正气,易诱发、加重宿疾及增添新病,因此在秋季须加强情志调养。
在精神调养上,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在工作生活中要淡泊名利,胸襟开阔,有仁心仁德,这样才能做到心境宁静,才会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其次,应主动寻求快乐,多参加社会活动、文娱活动,多聚朋交友,多听轻快、愉悦的音乐,多读积极、有趣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性格。另外,多参加体育锻炼及旅游活动,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并可适当饮用花茶调畅气机,如玫瑰花茶、绿梅花茶、佛手茶等。如自我调节后仍情绪低下、抑郁不解时,可咨询医生,接受药物治疗。
三、秋季宜养肺。
根据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的金与五脏中的肺、五气中的燥、季节中的秋分别相对应,故秋季和肺脏、燥气密切相关。而中医理论中肺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易受外邪侵袭,所以肺又被称为“娇脏”。在秋季因燥气、温差、邪气等最易伤肺,致常见感冒、咳嗽、哮喘、鼻炎等肺系疾病和症状,所以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养肺可通过润燥养肺、补脾益肺、清肝补肺以及生活起居饮食调理来进行。润燥养肺适用于秋燥伤肺,气阴不足者,药物调养可选用西洋参、沙参、枸杞、麦冬、玉竹、五味子等煎汤代茶,饮食调理可用百合、银耳、甜杏仁、粳米适量煮粥食用。补脾益肺适用于肺气不足,脾气亦弱者,药物调养可选用人参、黄芪、白术、莲子、陈皮、甘草等煎汤代茶,饮食调理可用山药、芡实、百合、红枣、粳米适量煮粥饮服,其法为中医的“培土生金”。清肝补肺适用于肝火偏旺,肺阴不足者,药物调养可选用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鳖甲、沙参、天花粉等煎服,饮食调理可适当多食苦瓜、丝瓜、黄瓜、绿豆等,并可泡服菊花、枸杞子、胖大海茶,其法为中医的“平木佐金”。
另外,秋季可通过加强生活起居调理,如适寒温、避风邪、调睡眠,以强体养生防病。(作者系吴江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保健小贴士:
秋季养生保健歌
立秋寒气渐长,増衣莫要匆忙;早睡亦要早起,调理顺应阳气;饮食多酸少辛,润肺益胃生津;坚持锻炼身心,疾病难以近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