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不要紧--一个高级白领的职场亲历.pdfVIP

不成熟不要紧--一个高级白领的职场亲历.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者:张传本 责任编辑:任郁文 出版发行: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8 年,刚从同济大学毕业,世事懵懂,却满怀凌云壮志的我,离开了上 海,来到了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在一家知名家电企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 涯。在去上海西站的路上,仔细咀嚼着四年的酸甜苦辣,望着窗外欲雨不雨灰 蒙蒙的天空,我暗暗发誓,要在这家企业好好奋斗,成 自己的人生,决不再 回上海这个伤心地。 但现实很快就给了我重重一击,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我 离开了那家名声 在外的家电企业,转而 职于当时青岛家居行业的航母,并于一年后被扫地出 门,不得不重新求职, 职于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在青岛设立的一家公司。 2001 年,自视甚高的我,又一次被现实粉碎了粉色的梦想,带着一颗郁郁的心, 离开青岛,重新回到上海,以比在青岛还低的薪水加盟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一 切似乎回到了起点。我放弃了所有的幻想,决心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的付出与努力,得到了尊重也得到了回报,一年后我的能力得到了企业上下 的认 ,企业决定给我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帮我创立了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 司,我终于走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金色航程。 回顾五年多的经历,有波峰也有波谷,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被人弃之如敝 履的尴尬,总会生出无尽的感慨。由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我看到一代代 的大学生依然在重复自己的故事,有时真想跟他们谈谈。但有时转念一想,人 生不 是个过程么?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有些事情经历一下,也许 成熟的步伐会快一些吧。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念头,这本书诞生的日子也 往 后托了好久。 前几天回大学办事情,碰见了一个老师。想起毕业时,他谆谆告诫说,社 会复杂,毕业生太简单,太理想 ,毕业后首先要选择融入社会,之后才能谈 有所成 。当时听这话虽然也知道是真玉良言,但内心深处多少有点不以为然, 想,有那么严重么,那么多人不都活得好好的么,我迟早也会习惯这种生活的。 现在回想起来,真为自己的浅薄感到羞愧,几年的风风雨雨象一个个耳光打在 我的脸上。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真想对他们说一声,老师,我错了,我想按 您说的做。 岁月流逝,却也没有 供我后悔的余地了,我能做的也 是将我与我的同 龄人的经验与教训整理出来,希望让后来的人能少走弯路。但会有效果么?我 仿佛看到了几年前在那棵夹竹桃树下以一种貌似谦恭的态度在听老师教导的自 己。 第一章 初入职场 ( )选择远比付出来得合算 1997 年的冬天是我一生中最闲适的一个冬天,但这份闲适让我用了五年的 代价来偿还。作为国家高校并轨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们面临着巨大的 业压 力。许多同学早早得 开始找工作,整天跑各种人才交流会,而我当时连想都 没想 打定主意要回 东,所以对找工作的事情一点都不关心。由于同学们大 都在四处奔波,课程安排的很少而且学校对我们也不再严加管制,我 整天和 几个 “志趣相投”的伙伴打扑克、下棋,打发所剩不多的学生岁月。更 笑的 是,我竟然从没关心过 东的人才交流会情况,仿佛工作会自行找上门来似的。 直 到春节回家过年听同学说起在日照、青岛等地有系列人才交流会,才恍然意识 到应该去看看了,而当时我竟然连简历都没准备,毕业生推荐表也没带回家, 我 这样两手空空地去青岛参加了第一次人才交流会,到青岛后匆匆地做了几 份简历。 排队购票,再排队进场,我花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进入会场,看着场内 场外数万黑压压的人群,那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得到,我们这个社会最缺的根本 不是人才,而是机会。场馆内几乎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人,仿佛所有能称作 “公司”的单位都 以成为大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所。我在摊位间徘徊,我坚信 以我学校的名气,在青岛这样一个人才交流会上,我应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所以要慎重地为自己找一个好归宿。我试着在海尔的摊位前挤了一下,但他们 那里场面太火暴了,招聘工作人员已经被挤到了墙上,听着他们近乎哀求的喊 着 “不要挤了,不要挤了”的声音,自命清高的我选择的自然是放弃,小声嘀 着 “什么样的公司值得这样呀,何必呢”。我看到了邮政,上面竟然写着除 各门功课在90 分以上的不考虑,想招聘的人是什么脑筋呀,他 能不知道有的 老师最高分打 80 分吧,他 能不知道钱钟书给学生打分无论好坏一律打及格 吧,抱着一种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自己又离开了。最终,我在偌 大的交流会场只投下了2 份简历。其中一份 是投给了一家我经常在电视广告 上看到的企业,之所以能记住那家企业是因为它那早已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我 对这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甚至连它在青岛哪里都没有搞清楚。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