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数位科技教程-通俗文学与流行文化38P.pptVIP

文学与数位科技教程-通俗文学与流行文化38P.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文学与数位科技 超文本文学(Hypertext Literature) 课程名称:通俗文学与流行文化 定义 含有「非平面印刷」成分并以数位方式发表的新型文学,学术上惯称超文本文学 (hypertext literature)。 文学创作的非平面成分运用 动态影像 网络传播 超文本(hypertext)互动设计 但初期超文本讨论仍以针对前两种的运用为多,此与中文互动作品的稀少有关。 平面超文本与数位超文本 超文本文学(Hypertext Literature) 书写空间之差异 在「流质可塑性」(fluidity)方面:计算机书写空间里的文本内容架构的调整、版本的增修、检索连结形式、动态版面等功能所展现的速度与自由度,是平面所缺乏的优势。 在「网络」(network)方面:一本书的目次及索引可以将一本书由树状的阶层架构文本(tree) ,转变为网络(network)结构文本,则计算机是第一个能将这些网络记录下来并呈现给书写者和读者的媒体。 这两个版本的阅读行为,除一般的「解释功能」外,都另需求「探索功能」,较显著的差异应是在进行「探索」或指涉(reference)动作时,平面版使用手工翻页,数位版则可改用自动化的超连结。 数位超文本的「自我组织」能力快速,完全符合视觉与记忆相辅相成的设计,降低了传统阅读方法所产生的理解阻力。 平面作品改编为数位版之例 苏绍连〈名单之谜〉 第一版 .tw/~garden/milo/riddle1.htm 第二版 .tw/~garden/milo/sulien.html 姚大钧〈多声部五言绝句?览镜〉  .tw/poem/tpoem/yo/quatrain.html 从〈名单之谜〉到〈多声部五言绝句?览镜〉的举例,可明显看到数位技术的美学向度和普及化潜力──能将多层文本(layers of texts)轻易整合到一个薄薄的表面(surface),造成多层次叠合的深度幻觉(depth),同时允许读者的互动参与,进行制动探索。 超文本(hypertext)的互动艺术 超文本文学(Hypertext Literature) 超文本(hypertext)的互动设计 互动一词的用法一向不严谨,以互动为主要特色之一的超文本开始流行之后,才有人尝试加以定义,想赋予它一些固定特质,使之变成较准确的术语。 超文本与平面阅读环境中的互动差异 互动 比喻说法(figurally) 直接描述(literally) 弱 古典叙事 超文本 强 后现代文本 多人角色扮演游戏、 互动戏剧 超文本作为「制动文本」的一种 关于「制动文本」(cybertext) 读者对于「制动文本」可采取的四种介入形式: 诠释(interpretative) 探索(explorative):典型代表即为超文本 设定(configurative) 互动书写(textonic) 「互动书写功能」和「设定功能」文本为最典型的制动文本 互动书写的大众书写性格强烈,由于参与者质量难以控制,所以艺术性难以提高,将之视为艺术创作的讨论已不多见。 互动书写游戏停留在大众书写与教学工具的层次,短期内似乎仍难以突破。 互动设计的再现/虚拟潜能 莱恩认为:「当代艺术与文学若要扩大读者的创造力,应当倣傚『虚拟实境』(VR)的互动层面」(Ryan 1994, par. 22)。 莫伊指出:「数位美学的『互动』,将艺术创作的再现方式(representation), 转换为虚拟方式(virtualization),由仿肖 (resemblance)转向模拟(simulation)……。数位美学的新面向包括互动地带,透过这个地带,使用者在艺术再现空间中的进出,得以模拟或投射出他们自己的虚拟想象、幻想、和记忆」(Murray, par. 1)。 超文本虽暂时无法达到虚拟实境的互动层级,但从既有的互动范例不难窥见美学新曙光。 对艺术关怀者而言,虚拟的艺术性是不可忽略的取向。将类似的虚拟潜能艺术化,才是艺术创作追求的方向。 再现与虚拟的范例(1/3) 苏绍连〈流言?孤挺花流言〉 .tw/poem/article.php?pbgid=3187entryid=28588comopen=1 苏绍连〈风雨夜行〉 .tw/poem/mi03-21.html 文字写已故外公出现的梦境,与移动的黑白影像搭配演出,或说文字与图案相互对映,整体意象的经营非常成功。到此为止,这些艺术成就仍属再现模式的讨论范围,真正与虚拟有关的巧思则落在画面上的狂风设计,由读者操控风雨漫天挥洒的效果。 再现与虚拟的范例(2/3) 苏绍连〈小丑〉 .tw/poem/mi03-10.html 苏绍连〈诗人总统〉 .tw/poem/mi03-36.html 苏绍连〈蜘

文档评论(0)

策略培训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