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槽制程稳定性的优化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酸槽制程稳定性的优化方法 郑利平1,2,程秀兰1** (1.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上海 201203; 5 10 15 20 25 30 35 2.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摘要:在传统的半导体工艺中,有源区的氮化硅去除过程采用的是磷酸,这种酸对二氧化硅 与氮化硅的选择比在一个换酸周期内差异非常大,在氮化硅完全去除后,场氧化层的厚度差 异很大,影响了后续的离子植入制程,从而导致最终电性的不稳定。为了解决新旧酸的选择 比差异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换酸模式(小换酸)取代传统的大换酸模式,使二氧化硅 与氮化硅的选择比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从而确保了场氧化层厚度的一致性以及电性 的稳定性。 关键词:选择比;磷酸;小换酸;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N305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ment WET Process Stability Zheng Liping1,2, Cheng Xiulan1 (1.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ShangHai 201203; 2.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hangHai 201203) Abstract: In traditional semiconductor process, Phosphoric Acid used to remove AA nitride. The old chemical and new chemical have difference selectivity between thermal nitride and thermal oxide. In one renewal cycle, AA nitride always be removed completely, but STI oxide loss has huge variation,and this will impact IMP process and result to WAT unstable. To solving this issue, a chemical partial change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instead of traditional full change process. According to partial change method, the chemical selectivity between nitride and oxide is much more stable than traditional process. Keywords: Selectivity; Phosphoric Acid; Partial Change; stable 0 引言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芯片特征尺寸越做越小,芯片性能越来越强,对稳定性的要求 也愈加严格,这就要求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稳定性要加强。传统的酸槽制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以氮化硅的去除为列,由于长时间制程,不同的酸槽切换带来的污染问题,往往一个月或者 更短的时间就要对酸槽进行一次大换酸(将所有的旧酸全部换成新酸), 新旧酸对二氧化硅与 氮化硅的选择比在一个换酸周期内差异非常大,导致在氮化硅完全去除后,硅片表面的场氧 化层的厚度差异性很大,影响了后续的离子植入制程,从而导致最终电性的不稳定[1-3]。而 且在这个换酸的过程中,机台要停机,每次换完的旧酸就不能用了,不光从时间还有材料上 都有很大的损失。为此,我们研究了一种全新的换酸模式:小换酸----每次只把旧酸中的一部 分用新酸替换,在整个换酸过程中不需要停机,而且节省了化学材料,最重要的是可以长时 间的确保酸槽选择比的稳定性。 作者简介:郑利平,(1984-),男,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工艺整合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 子系在职研究生。 通信联系人:程秀兰,女,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 先后曾在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SMIC)逻辑技术发展技术与制造中心(LTDM)工作,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曾负责完成了铁道部铁路 机车车辆关键零部件热处理专家系统的研发;作为核心研发人员,参与了 SMIC 0.13um 逻辑产品关键工艺 技术的研发和 90nm 逻辑产品前期性工艺技术的研发。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半导体工艺与器件;集成电路 制造工艺与材料。E-mail: xlcheng@sjtu.ed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