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海参简介;;海参种类;海参品种因地而异,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盛产梅花参、乌元参等;福建、浙江出产肥皂参、光参,而北方海产唯有刺参,它是食用海参中较名贵的品种
目前价值最高的是属黄海、渤海的刺参,被称之为“参中之冠”。
;刺参的简介;生物学知识;;早期胚胎发育;耳状幼虫;一、基本设施及要求;;二、亲参采捕技术;
???1.亲参的来源
?? (1)自然海区刺参? ??
(2)池塘养殖刺参?
? 2.亲参的规格? ?
一般情况下,亲参个体越大成熟越早、怀卵量越大、卵的成熟度越好,所以尽量选择个体较大的作亲参。自然海区的亲参体重300克以上,体长20厘米以上为好;虾池或围堰养殖的刺参体重应在250克以上。
?? 性腺发育状况?
选择性腺发育好,性腺指数在10%以上的亲参。解剖观察性腺饱满膨胀,呈树枝状分叉,直径2~3毫米,末端较粗。雌性生殖腺呈桔红色,卵粒肉眼可见,刺破后可自由散开;雄性生死腺呈乳黄色或乳白色,刺破后可流出乳白色精浆。显微镜下卵黄及细胞质透明,卵粒形状整齐。?;3亲参准备数量?
达到上述标准的亲参,根据亲参大小和培育水体的规模,可按1~2头/米3的数量准备。在实际育苗生产中,若采捕到个体大、成熟好的亲参,产卵顺利的话往往每立方水体准备1个以下就够了。
?? 亲参的运输?
采捕的亲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回育苗场。分干运和水运两种运输方法。干运法,即将亲参装入泡沫箱内,单层摆放,箱底最好铺上湿海草、毛巾、纱布等,将箱盖好封紧后运输。?;三、亲参蓄养技术;?1.蓄养密度?
要保持适宜的蓄养密度。密度过大,会导致池水溶氧下降,长时间处于缺氧环境下,会严重影响亲参的性腺发育和其它生理活动,出现身体卷曲、翻转、在池壁上面不停地爬行等症状,缺氧严重时亲参会窒息而脱落于池底,躯体僵直甚至排脏,这样环境下的亲参不可能正常排放精卵。在18~20℃水温条件下,蓄养密度一般为20~30头/米3。若为进行控温育苗提前采捕的亲参,蓄养密度要适当减少,控制在20头/米3以下。
??;? 2.日常管理
?? (1)换水? 每日早晚各换水1次,早1/3~1/2,晚1个全量??倒池。换水时,要随着水位的下降把亲参轻轻刷落池底,以免较长时间挂壁干露,还要及时清除池底与池壁粪便和其它污物。亲参蓄养要用砂滤水,进水中应加脱脂棉或300目筛绢网袋过滤,以滤除敌害和杂物。
?? (2)充气? 刺参往往会集中分布于池底和池壁的拐角处,易造成局部水体溶解氧降低,故亲参蓄养期间要连续微量充气,保持溶解氧达5毫克/升以上。
?? (3)投饵? 蓄养时间短可不投饵,但若在适温范围内蓄养5~6天后仍未排放,为避免体力消耗过大、性腺退化,应适量投喂一些鼠尾藻、配合饵料、海泥等,日投饵量占海参体重的5%左右。
?? (4)控光? 光照均匀偏弱,避免光线直射,光照强度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也可在白天将亲参蓄养池用黑布遮光,避免亲参白天堆积在池底一角不食不动。
?? (5)控温? 蓄养期间水温不能太高,以不超过20℃为宜,否则的话不但不能保证亲参性腺正常发育,还可能使性腺退化甚至引起排脏。在常温育苗后期若自然水温太高,可通过在培育池内加冰降温等方式来保持适宜的水温。
?? (6)日常观察? 要注意观察亲参的活动与摄食情况,特别是在傍晚和上半夜,应连续观察,若发现部分亲参在水体表层池壁活动频繁,不时昂头摇摆或少量雄参排精,则预示着雌参可能将要产卵,应做好产卵准备。
;四、获卵及受精卵的处理技术;五、幼虫选优技术;日常管理技术;培育水体的主要环境因子;七、稚参培育技术;附着基;;稚参培育密度及控制;饵料;稚参培育环境;稚参敌害与病害的防治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