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9(人教版必修三).ppt

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9(人教版必修三).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008九中阶段考试)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B.诸侯争战、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C.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D.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2.(山东文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 *什么是经济? 物质生产活动和活动中人们结成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什么是政治? 作为上层建筑,是指阶级统治和阶级斗争及其实现方式。核心是政权。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 广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狭义-精神层面创造的成果-哲学、科技、文学、艺术、教育等。 作为上层建筑,它被一定时代、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所决定。同时反映着一定时代、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特征。 比如……文学。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传统? 前人遗留下来的。 主流? 儒法道释为主。儒为主体。 演变? 不断发展、兼容。延绵至今。 百家争鸣-概念释疑-学会名词解释—下定义。 时间? 春秋战国。 主体? 以士为主体的各学派。 活动? 著书立说,各抒己见。 性质? 思想大解放。 影响? 促思想繁荣,奠定文化基础。 开幕式展现的中国文化有? 四大发明\服装\瓷器\绘画\音乐\航海\服装\思想… 三千孔子子弟- 峨冠博带汉服,手捧韦编竹简,高颂孔子语录.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争鸣 背景: 争鸣 概况: 争鸣 影响: 1.经济发展; 2.阶级变动; 3.政治动荡; 4.文化发展; 5.诸侯提倡. 1.儒家: 2.道家: 3.法家: 4.墨家: 铁器牛耕,井瓦私成. 奴主衰落,士层壮大.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私学兴起,百家形成. 周游列国,双向选择. 孔子创: 孟子发: 荀子发: 思想家- 教育家- 大作家- “仁” “德” “礼” “有教无类” “六经 ”论语 仁政/民贵/性善论 唯物/仁义/民本/性恶/礼法. 老子创: 庄子发: 道本原/无为/小国寡民/辩证. 相对论/超越. 韩非: 墨子: 发展观/法治/专制集权. 兼爱/非攻/尚贤. 灿烂当时;滋养万代;文明定型;光照世界. 小结 时代大变革。 以下为本节课小结: 时代大变动,百家来争鸣; 孔子创儒学,仁德礼来行; 孟子倡民本,性善施仁政; 荀子主性恶,礼法须并用;乱世不用儒,后代成正宗. 李耳道本原,无为与辩证; 消极数庄周,弃世出人生;无为转有为,休养人性命. 口讷韩非子,法家集大成; 发展和集权,法治大一统; 君主得知音,赢政大推行;政刚施暴政,二世亡义兵. 墨子最博爱,尚贤与非攻;当时流行广,后代成泡影. 百家影响远,中华文明成. 法家打天下(进取),儒家守天下(守成),道家养天下(休息). 练习 思考: 假若某同学上课一直有小动作,诸子百家各会有什么态度呢? 作业: *写练习册和学案。 *春秋战国的各家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什么“仁”?-和仁有关的成语?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孝悌也者,其仁之本与。”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方式。强调调和矛盾。 返回 *什么“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八佾勿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礼”,维护等级制度的统治秩序。 返回 * 孔子教育语录: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温故而知

文档评论(0)

mnzh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