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pptVIP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这首词以口语入词,明白如话,朴素自然。“思君”“此恨”“相思”等词把“我”的感情表露无遗;“只愿”“定不负”等词语体现了“我”情深意切的真情。 二、易犯的错误 1.审题不清导致失误。比如只是要求评析颔联,若审题不准确,就会产生错误。 2.缺少专业术语的积累。 3.对诗歌整体理解偏差导致失误。高考试题的设题点可能很小,比如只是要求分析一个字的表达效果,或者一句话的含意,但是完成这样的局部分析、鉴赏,也不能离开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整体把握。 * 【试题精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题(1)考查“炼字”的知识。解答时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显示出高下来。所以,所谓某字用得好,是说某字在某句中作用发挥得好。还要联句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在赏析某个字的妙处,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 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形式上要点明或修辞、或活用、或手法等;内容上要分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效果上可从诗中形象(诗人自己或诗中他人)角度分析效果表达得怎样,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效果表达得怎样两个方面介入。题(2)考查“炼句”的知识。分析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本句中的“骤晴”“绿”,深挖其内涵和效果。 【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试题精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审准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富有韵味”,答题时不可偏废。此外,题目还暗示就“写景”“叙事”的语句展开分析。“平实”指语言通俗易懂,“富有韵味”指内涵丰富。 【参考答案】①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②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试题精解】本题考查的是通过对句子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天寒”“地暗”“坏”“低”突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这样写表现了戍卒低沉的心境,而他们内心低沉是因为思乡。 【参考答案】不仅点明了关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第二点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要读懂诗歌,离不开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诗歌的语言,讲究字句的锤炼,讲究炼字,讲究押韵、平仄和节奏,讲究抑扬顿挫,回环蕴藉。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确性、凝练又有乐感,是诗歌语言的突出特点。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语言既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主要的鉴赏方法。说它是一个重要内容,是因为高考就这方面本身会设置题目;说它是一个重要方法,是因为通过鉴赏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形象和意境。高考要求的鉴赏作品的语言,与一般的文学鉴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 一、答题方法 1.鉴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②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③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该字所描述的景象; ④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⑤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题过程】第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用精炼的语言明确指出诗中最精彩的用字。本诗是“明”“出”二字。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二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明”字是明亮,“出”是突兀而出。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两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明”字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所见田野中上涨河水在阳光照射下波光更加明亮夺目的景色,“出”字写出雨水冲洗的群山在阳光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nzh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