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爿k
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嬗变
——日本建筑模式的启示
何普森,陈纲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通过对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以之比对这几个特点在日本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谈起,说明日
本现代建筑从传统建筑中吸取营养所取得的成就,由此析出当今日本建筑风格形成的源泉,以期国内建筑同
行得以借鉴。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建筑;日本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09)02枷20旬3
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离不开从传统到现在的演变过程,这也
是建筑界经常讨论的—个课题。众所周知,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中国古代传统
建筑是日本传统建筑的一个主要学习对象,甚至有人认为日本的传统建筑无非是
中国唐代建筑的复刻版。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变迁,一直是日本古代建筑工匠
乃至上级阶层的关注对象,也是他们汲取经验和寻求灵感的源泉,并在一定程度上
成为日本建筑传统的构成因素。日本古代建筑匠师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学习
了很多,汲取了不少,但是并未因此丧失个性。在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本土化改
造中,匠师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因素,从而强化和发展,形成了既类似于艺术母
体,又独具特色的形式和风格,最终积淀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传统。
当代日本建筑师对于自己传统建筑美学近乎偏执的热爱,使得他们不断的
尝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表达其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观。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
许多日本建筑师已经能纯熟的在设计中表达这样的美学价值观,其手法已远远
超过了仅仅使用传统的建筑元素和符号。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建筑技术的结
合,形成了鲜明而又清新的现代日本建筑风格,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建筑大师
丹下健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包括矶崎新、黑川纪
章、稹文彦等,而目前对中国建筑业界有较大影响的SANAA和隈研吾等建筑师
也在这个方面做了很深的研究。可以说,日本当代的建筑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
的,他们的建筑设计理念已经走上了一条良性的轨道。
一、日本建筑精神内涵的来源
日本是个灾害频繁的岛国。台风、地震和战争的肆虐,使得人们常对生命的
无常表示慨叹,因此,对短暂难续的美抱有好感。这样的审美情节由于武士阶层的
兴起而被放大,也影响到了日本建筑。日本的艺术很少表达欢乐,相反,寂寥的美,
淡淡的哀伤常常成为主题,表现在建筑上就是脆弱而无常态的美感。结构是临时
的,材质是轻薄的,装饰是洗练的,总让人担心这样的美不能够持久。
收稿日期:2009一03—29
作者简介:何普森(1976一),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E
—mai)drl№@163.咖。
万方数据
2l
同时,由于日本人对自然的仰慕和多神教(神 书先生所言“‘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
道教)的盛行,日本建筑一直以来十分强调与自然的 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也暗示‘毕竟
和谐,可以说日本传统建筑中所蕴涵的自然生态观 无”“11。如此意境,不必依照自然外形的客观真实
已渗透到街尾巷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