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四大书院 古代教育的形式: 1、夏代的学校 庠:饲养家畜――储存谷物,又名“米廪”,由老人看管并照看和教育少年儿童 。 校:木囚。木头围成的养马之所,后演变为习武、比武之所。 2、商代的学校 商代已有了成熟系统的文字以及成文的典册,商代还出现了“瞽宗”这种学校形式。习礼、习武是商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 3、周代的学校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汉代的太学 汉代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设在京城长安。 两汉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教材,主张教育要明经修行。 (1)教师:博士(诗、书、礼、易、《春秋》) (2)学生:博士弟子 5、明清时期的国子监: 明清学校,中央有国子监及宗学(贵族学校),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 二、私学 二、私学的形式 (1)书院教育 宋代:岳麓、白鹿洞、嵩阳、应天府、茅山、石鼓、华林、雷塘 明代:紫阳、东林书院 (2)家庭教育 著名的家训:《颜氏家训》、《包拯家训》、《曾国藩家训》等。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一、科举制度的发展 1、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2、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3、宋元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沿革 4、明清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衰落 1、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2、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1)考试科目:常科和制科(2)及第头衔:状元、榜眼、探花(3)考前准备:投卷 (1)考试科目:常科和制科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2 )及第头衔: 状元 榜眼 探花 (3)考前准备。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 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3、宋朝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沿革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4、明清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衰落 (1)八股文。 (2) 舞弊现象。 明清科举考试程序图 三、科举制度之评价。 进步性: 第一,科举制的实行,在制度上使国家政权向社会各阶层开放,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状况,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使相当多的士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第二,通过科举选拔出了一批经世致用的杰出人材,这在唐、宋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三,科举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落后性: 四·科举制度的影响 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对东亚国家的影响是指历史上日本曾在公元8至10世纪一度仿行过科举,韩国(朝鲜)、越南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度 对西方的影响 指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日本的科举考试? 日、韩、越三国中,日本最早仿行科举,但也是实行科举时间最短的国家。 716年,(大倭)忌寸小东人入唐,深受开元文风影响,回国后以唐《永徽令》和《开元前令》为蓝本,确立日本贡举《养老律》的基本内容与形式:含秀才、明经、进士、明法四科和医、针等专门技术科目,考试内容同唐代。 唐朝科举较具平民色彩 日本科举则带有浓厚的贵族化气息--只限官僚子弟占大多数的大学寮学生报考 由于贵族干政、学官世袭,到10世纪后,贵族把持大学寮,以资历名望取士--科举流于形式化。 11世纪后,虽还续行式部省试,但考生皆由权贵推荐,应考者皆无条件及第。科举制至此已完全异化,此后再也没实行。 日本科举虽只实行了300年,但对日本影响深刻 菅原淳茂《对策及第后伊州藏刺史以新诗见贺,不胜恩赏,兼述鄙怀》:“穷途泣血纪兼秋,今日欢娱说尽不?仙桂一枝攀月里,儒风四叶压人头。” 三善善宗《落第后简吏部藤郎中》:“被病无才频落第,明时独自滞殷忧。” 高丽、朝鲜的科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