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18课 兴 贤(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pptVIP

高二语文同步课件:第六单元第18课 兴 贤(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能优化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4.文章第二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举例说明。 正反对比论证——兴贤则昌(正),反之则亡。(反)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历史事实,以古证今。 5.文章第三段中,作者是怎样论述“怎么办”的? 本段从五个假设句入手,着重阐明了得贤才者得天下的道理。 课堂小结 2.中心主旨 本文开篇即点明“兴贤”对于兴邦的重要意义,接下来又运用大量的事实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由古及今,阐明“兴贤”对当前政治现实的作用,三个层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阐明自己的观点,突出文章的主题。 3.写作特色 (1)一正一反,事实说话 文章第一段中运用了大量的正反对比的事实,说明“兴贤”的重要性,使内容更加深入,论证更加有力。 (2)多重排比,整齐划一 本文最末一段连用五个假设句,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句式整齐划一,工整匀称,在体现了整体美的同时,也使论证更有气势。 课外视野拓展 一、作者名句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2)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3)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 (4)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二、作者轶事 王安石是北宋一代名相,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史上,也是知名度、排名次序最高的宰相之一。王安石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他很早就显示出了政治才能。 年轻时在浙江鄞(yín)县任知县,为当地兴修水利,博得百姓的尊敬。他任地方官多年,锻炼了才干,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来他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分析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提出改革主张,但是没有受到重视。宋神宗即位以前, 就读过王安石的万言书,非常欣赏。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到中央,恳切询问变法谋略。王安石指出,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军队没有战斗力,国家财政亏空,官吏习惯于得过且过,这样下去是危险的。他提出改革的具体办法,神宗坚定了变法决心。 他有“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正由于这“三不足精神”,而被反对派称为“拗相公”,虽有贬义,但这也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是很坚决的。 四、文本鉴赏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对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见的紧迫感,大声疾呼“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 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不然,汉亡于黄巾,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宋王朝也必将走上覆灭的道路。 王安石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 《兴贤》篇幅短小,可说理透彻,条理分明地阐发了任人唯贤的观点。 一、结构严整、层次清晰 文章开篇便掷地有声地亮出观点:“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强调“兴贤”的重要,接着一一列举盛世和乱世年代贤人所起的作用,“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 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最后得出结论:“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二、论证方法灵活多样 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正反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等。 “兴贤则昌”,从正面例证;“反之则亡”从反面例证。 假设论证:“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举例论证也颇具气势,“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 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佐证有力,说服力强。 把任人唯贤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上,王安石作为一代名相、著名改革家,确实起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作用。“得贤才者得天下”,王安石始终如高山一样屹立在北宋帝王面前,高屋建瓴地提出指导性意见,北宋那个屈辱的年代因为有王安石而生辉。 * 第18课 兴 贤 课堂互动探究 课外视野拓展 第18课  基础自主学案 知能优化演练 诗海探珠 诗海探珠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①,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②。 雪暗凋③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④, 胜作一书生。 【注】 ①西京:即长安,今西安。 ②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将手中,调动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nzh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