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教案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复习课本背诵诗歌,夯实基础。 把握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 认真分析以往高考真题,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把握高考规律。 让学生掌握本考点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钻研高考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专题复习,练习讲解。 课型:高三专题复习 课时:25—27课时 教学步骤: 诗歌鉴赏之一:鉴赏诗歌的 形象 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鉴赏诗歌的形象 第一课时 导入 有人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的时候,就绝对不可能绕开中国古典诗歌。 启功先生说: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讲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意思是说:唐代以前是中国诗歌的发轫期,自然天籁,朴拙浑成;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宋代是中国诗歌的转型期,思辨机趣,融情入理; 宋代以后则是中国诗歌的繁落期,流派繁多,然而缺乏原创。 所以说,我们在进行诗歌阅读鉴赏的时候,就应该以唐宋诗歌为主,辅助以词曲进行赏析。 二.中国古典诗歌 近体诗对字数、句数、平仄和押韵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句数字数,八句为律诗,四字为绝句,每句五个字为五言,七个字为七言;平仄,同一联两句平仄相对;押韵,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压可不压,一般押韵;对仗,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三.高考题考察的知识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们把这两点分成四个专题一一突破: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出题方式:主观题 在四个专题中突出五大题型: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第四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第五种模式:分析关键词型 四.09年高考试题研究 1、唐诗为主,词曲偶现;分数权重,明显加强;名人名篇,渐次减少;对比赏析,凸显鼎势;题型丰富,异彩纷呈;“点”的考查是主流;强调文学素养,注重宏观考查; 2、用文学评论的笔法赏析、评价,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主,且离不开景、情、境; 3、文字浅显,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离别之恨、相思之苦、羁旅之愁、失意之痛、闲适淡泊之趣、建功立业之情、报国无门之憾、忧国忧民之心等等; 4、更多地把考生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融入鉴赏,强调赏析而不仅仅是简单作答,赋予考生更大的个性表达空间。 5、命题材料基本圈定在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各省市的选题富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6、就考查内容而言,近几年越考越细,大到主旨、意象、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在诗法的考查上,借景抒情这种手法考得最多),小到炼字、炼句、修辞,尽在测试范围之内; 7、试题难度有所加大,背景信息提供越来越少。 五.备考应对策略 1.全面了解诗歌常识,结合背诵回读教材,夯实基础,加强语感。 2.进行针对性专题练习,熟悉多种题型,掌握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适当读诗歌鉴赏范文,可从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选诗歌鉴赏文章。 4.注重研究近三年高考题,加强模拟训练,加强反思。 六板书 七.作业 复习第三册《近体诗六首》 第二课时 导入 上次课我们已经明确了诗歌鉴赏学习的四个大的部分,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从今天开始我们首先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二.基本知识积累 认识“形象”,解读“意象” 诗歌是以形象说话的,形象是诗歌主旨、情感的寄托处,是解读诗歌的入口。把握形象,主要是把握诗人所关注的形象特点和表现这一特点的意义。描绘形象是作者抒情言志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诗歌鉴赏题十分关注的测试点。 诗歌形象包括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咏物诗中所咏的物以及写景诗中所写的那些融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诗歌的意象。诗歌鉴赏往往从形象入手,进入诗歌意境,从而把握思想感情。 1.人物形象 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句刻画出了一个拥有着花容月貌、倾城倾国之色的贵妃形象。该诗中还有“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玉容寂寞泪澜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等诗句,刻画出了这位贵妃丰姿绰约、迷人凄婉的千娇百媚形象。 杜牧的《赠别》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两句,通过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豆蔻(植物)形象,描绘出一个楚楚动人、清新活泼的妙龄少女形象。 课本学过的《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形象,《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 举证:古代诗歌中的渔翁形象 ﹡孤愤失意的渔翁——柳宗元    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

文档评论(0)

精品天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