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美术形态学
作者简介
王林,籍贯辽宁,生于西安,长在重庆,历上山下乡8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再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近年来出版《当代中国的美术状态》、《中国一八九后艺术》、《与艺术对话》、《现代美术历程一百问》等著编30余种,发表美术评论及艺术论文300多篇,是中国美术界颇为活跃并具有影响力的美术批评家。
修订版前言
《美术形态学》成书于1990年,1992年出版,1993年和1997年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再版。
此次修订,增加了前两版没有印出的附录,补写了缺失的内容和必要的图片,使本书更完整更合用。在此谨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和责任编辑王梅女士致谢。
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美术,一方面可以对美术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理解美术史提供了一种方法。形态学研究的最佳对象是现代艺术,因为在形态范围,现代艺术是充分发育的艺术。我始终认为,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全面彻底地解释整个世界和全部历史,不同阶段的艺术因其性质不同,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研究,如原始艺术是人类学的、古典艺术是图像学的、现代艺术是形态学的、后现代即当代艺术是文化学的。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形态学的历史描述只能局限于现代艺术。事实上,任何一种研究方法的历史延伸都会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和主要研究对象形成对比,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主要对象及其历史联系。
本书写作的初衷是对中国出现的现代艺术进行理论思考,为自己梳理出阐释框架和历史脉络。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美术的国际地位有所改变,但它的语境仍然在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交织的状态之中,前现代的启蒙问题、现代的个性问题和形式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后现代的文化身份问题又已经提出。在艺术变得纷纭复杂而且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仍然是冷静的思考。其间最重要的乃是从方法论角度改变中国学术界以翻译代思想的状况,用真正具有当代思维水平的中国的学术成果,为艺术理论及艺术史研究作出贡献。
作者2003年2月2日于四川美院桃花山
目录
引论美术的空间性质
上编
美术形态的共时性描述
第一章 绘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多种空间的平面转移
一、三维性空间
二、四维性空间
三、心理空间
第二节多种因素的平面关系
一、线条和笔触
二、形体和色彩
三、质感和肌理
第二章 摄影艺术的特征
第一节构成图像的纪实性
第二节完成创作的选择性
第三节运用艺术的技术性
第三章 文字艺术的特征
第一节线条的定向运动
第二节平面的连续分割
第四章 雕塑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形体的生命与表现
一、过程
二、动势
三、量感
四、节律
第二节质材的价值与发掘
一、本位呈现
二、特质对比
三、出位感知
四、加工迹留
第三节环境的制约与重建
一、氛围创生
二、借景成形
三、形式关联
四、场景适应
五、心理诱导
六、行为介入
第五章 建筑艺术的特征
第一节抽象化的艺术语言
第二节序列化的内部空间
第三节精神化的生存环境
第六章 美术的重要品种
第一节装置艺术
第二节行为艺术
第三节影像艺术
第四节环境艺术
第五节工艺—工业美术
第六节服饰艺术
第七节舞台美术
第八节电影美术
下编
美术形态的历时性描述
第七章 混合形态的原始美术
第一节艺术发生的基本条件
一、劳动工具与艺术起源
二、生存需求与审美愉悦
三、死亡意识与想象活动
四、交际方式与艺术物态
第二节原始美术的一般状况
一、艺术心理的混沌
二、艺术生产的混同
三、艺术界线的混淆
第八章 统一形态的古典美术
第一节统一形态的形成
一、社会分工的作用
二、心理分化的作用
第二节古典美术的基本特点
一、追求和谐的审美心态
二、相对封闭的民族传统
三、优势阶级的艺术控制
第九章 分离形态的现代美术:分离形态的形成
第一节心理学的分化:
个人与世界的分裂
第二节社会学的分化:
精英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分裂
第三节形态学的分化: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造成的分裂
第四节形态学的分化:
印象派和印象派之后形成的分裂
第十章 分离形态的现代美术:
主要的艺术倾向
第一节二元对立与艺术倾向
一、“形式——结构”艺术倾向
二、“主观——表现”艺术倾向
三、“行为——功能”艺术倾向
第二节历史形态与现代发展
一、统一形态的现代发展
二、混合形态的现代发展
第三节开放的文化心理
一、利用传统与浅化传统
二、商品化与世界性
三、宽容精神与个人选择
第十一章 综合形态的后现代美术:
第一节后现代美术的主要动因
一、知识态度的改变
二、影像文化的兴盛
三、艺术自身的反拨
第二节后现代美术的若干动向
一、思维层面的变化
二、文化层面的表徵
三、形态层面的特点
附录一人名索引
附录二参考书目
引论美术的空间性质
美术(fine arts),是一个习惯性的称谓,其词源意义即“美的艺术”。“美的艺术”这一术语来自18世纪法国美学家阿贝·巴托对艺术形态的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发动机拆装与检修课件: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与检修.pptx
- xx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医疗器械(第二类)注册及注册人制度流程.pdf VIP
- AI大模型赋能数据治理整体解决方案.pptx VIP
- 2025年水平定向钻市场调查报告.docx
- 苏彦捷-心理学专业英语-Chapter 7 Emotion and Motivation.pptx VIP
- 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员岗面试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2020泰和安TE3300系列组合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使用说明.docx VIP
- 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要点总结合集(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网络安全注册审查指导原则、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pdf VIP
- 中国染料化工项目经营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