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积液68例.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中医2005 年第 26 卷第 5 期 401 ) 型 , 治宜温经散寒, 化瘀止痛。以中药敷脐治疗。 较广。现代医学表明,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 患者经 1 个疗程治疗后, 经行腹痛及其他症状消 最后闭合之处, 与全身皮肤结构比较, 表皮角质层 失。电话随访半年无复发。 薄, 屏障功能较差, 脐下无脂肪组织, 脐部含大量 讨 论 痛经, 中医又称经行腹痛, 是妇科常 微血管, 渗透力强, 吸收快, 极有利于药物的穿透 见病。究其病因有虚有实, 而临床上以实证居多, 吸收。同时, 药物经脐部吸收, 极少通过肝脏代谢 寒凝血瘀型尤为常见。因此, 治疗上以温经散寒, 分解, 有效药物成分也不经过消化道而遭到破坏, 化瘀止痛为法。用肉桂、小茴香、细辛三药温通经 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本疗法通过脐部给药, 脉, 祛散寒邪; 当归、红花、延胡索活血化瘀, 行气 用药途径简便, 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 止痛。诸药合用, 共同达到寒祛瘀散, 经通痛止的 参考文献 效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中药脐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疗效。中 原则·第 1 辑. 1993: 263~ 266 2 罗元恺. 中医妇科学[ . 第 5 版. 上海: 上海科 医学认为, 经络是运行气血, 沟通脏腑和表里上下 M 学技术出版社, 1986: 53~ 57 的路径, 脐中为神阕穴, 系任脉之要穴, 脐疗既有 ( 收稿 修回    药物或温热对经穴起持久的良性刺激作用, 又有 药物本身被吸收后的直接治疗作用。所以适应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积液68 例 ( ) 常桂荣 白素霞 吕丽娟 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 46200   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积液的疗效。方法: 采用口服中药经验方 ( 加减 败酱草、丹参、二花、地丁、公英、茯苓、赤芍、元胡、当归、桃仁、厚朴、桂 ) 枝 ; 西药静滴青霉素、甲硝唑; 结合理疗透热。结果: 治疗该病 68 例, 积液消失 率为 72. 05% , 总有效率为 82. 35% 。结论: 本方法可加快炎症消失和积液吸收。   主题词: 输卵管炎 积水水肿中西医结合疗法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 治疗应用 理气剂治疗应用 抗生素治疗应用    我们于 2002 年元月至 2004 年元月, 采用中 触及一侧或双侧条索状或腊肠样包块并伴有不同 西医结合治疗, 收治盆腔炎患者中输卵管炎性积 程度的压痛, 其中 16 例子宫活动欠佳, 盆腔粘连。 液者 68 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辅助检查: 68 例患者均B 超检查, 提示附件囊性 临床资料 年龄: 68 例患者中, 年龄最大 40 包块者 64 例, 阳性率 94. 12% 。 岁, 最小 25 岁, 大多在 25~ 35 岁之间。发病原因: 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经验方加减: 败酱草、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