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改革” 的行政基础[J].doc

“(上海) 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改革” 的行政基础[J].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学业质量 绿色指标 评价改革” 的行政基础 ——首届中国教育领导者论坛演讲辞 葛大汇 2012年5月26日 ********************************************************************* 2012年5月25-27日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主办)及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协办)举办了“首届中国教育领导者论坛”。会议以“管理促进教育进步”为主题,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为宗旨,直面当前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带来的新挑战,研讨发展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对政府和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也为拓展管理理论提供新的视角。会上,华东师大葛大汇教授就上海市教委近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改革》项目做了分析报告,受到与会者广泛关注。 【摘要】 “(上海)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改革”的特点是“行政内生”性的项目,大而全,政府全包全揽,闭环设计。因而其不可避免的缺陷是项目的结果无法问责;循环论证;投入/产出之效益难以预测。好事做好,要改进该项目就必须“公务分权”,尊重并立的教育督学力量,健全法制;并发挥专业组织作用。这是现代行政制度的基础。 【关键词】 公务分权;项目效用;行政内生性评价;外部督学评价 教育中的“绿色”,即反对揠苗助长,反对灌输、题海战术、死背标准答案等“高能耗”行为;反对借考分功利而滥用学习动机,“污染”(扭曲)学习环境,主张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即用该绿色观来评价学生的一套准则。上海市教委近期推出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改革》项目包括10类方面,下设亚类,该体系:一是体现综合性,如学生学业水平指数,既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衡量学生创新思维等高层次思维能力与学业成绩的均衡度,还衡量学生身心健康、品德行为等非智力因素。二是体现归因性。既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又衡量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各种因素,如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睡眠时间、作业时间等;三是体现社会性,不仅着眼手学生自身的因素,还衡量师生关系、校长课程领导力、家庭经济社会背景等与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度。四是体现发展性。绿色指标中有一项进步指数,反映学生学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包括学习动力进步指数、师生关系进步指数、学业负担进步指数等。 一、《绿色指标》是继“课程改革”之后 中小学的又一项任务 ◆《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改革》项目缘何发生? 上海市教委于2011年底启动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改革》项目,是一项深化原《课程改革》项目、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政策保障的“重要制度和机制创新”。也就是说,在“绿色评价”之前,有“课程改革”,更远的有“推行素质教育”等行政项目。在此系列改革中,素质教育是理念,课程改革是措施,绿色评价是保障。因为,评价是指挥棒,评价要绿色,课程实施就必须绿起来,如此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就绿起来了。可见行政“机制”是链条式的,一环扣一环,表现了政府确保教育改革成功的决心。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是政府(教委、教育局)教育行政内部的评价。即“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是政府实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公共项目的一个控制性行政工具;它不是外部评价,不是与教委、教育局并列的诸如教育督学的评价。 ◆ 中小学教育改革又增加了一项行政任务。 “绿色评价”项目对上海基层学校而言,即使新颖的又是熟悉的。说它新鲜,是因为绿色从生态的、生产的、经济的、生活与消费方式的领域引入中小学生学习环境之中,确实令人欣喜。说它又是熟悉的,是因为这套指标体系,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还要衡量学生睡眠、动机等“归因性”因素;还要衡量师生关系、校长课程领导力、家庭经济社会背景等“社会性相关”因数;还要反映学生厌学、学业负担等发生变化的“进步指数”。且不论评价与行政的关系。这些内容,现在教师、校长从来不陌生,近二十年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项目讲的就是这些内容。一些学校认为,正因为,它是全域性的、大系统的,“大而全”到了极致,无所不包。所以,拾进蓝头都是菜(上海谚语),以后市里、区里要求什么指标,我们只要把现在做的(好的)拿出去就是了。 二、行政的惯性?历次改革项目效用的回顾 在基础教育领域,我国搞“素质教育”近三十年;上海搞《课程改革》,历经两轮,也有二十年了。其间还有各种各样的配套工程。 ◆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各种各样的配套工程—— 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搞“自主命题 高考改革 项目”。高考、会考分离,首先创立了“会考制度”。接着又取消了会考制度。接着本世纪初又恢复了“学业水平考试”即替代会考的制度。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搞“窗口学校 工程”、“示范学校 工程”,扩大名校效应搞“现代寄宿制学校 工程”。征收土地,移址新建了10多所“现代寄宿制高中”,每所学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