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人教版必修1).docVIP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人教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人教必修1) 【课标解读】 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概括梳理】 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期 地方政治制度 中央政治制度 选官制度 演变及影响 演变及影响 演变及影响 两汉 汉初实行___________,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______,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相权削弱 ______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____________制 隋唐 唐中期设置__________导致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确立并完善_______制,削弱了相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造,为后世沿用 ____制: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选官;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完善。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结合,提高了官员素质,是选官制度的进步;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扩大统治基础;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但后期(主要在明清)忽视自然学科,影响科技进步;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宋 军事上,将____收归中央并加强禁军;行政上,派____担任地方长官并设_____负责监督;经济上地方财政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防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书门下;增设______、__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军事和财权 元 实行____制度,在边远地区设宣慰司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设________,后期权势越来越大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皇权至上 2.高度中央集权 3.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4.制度不断完善:两个趋势: (1)从中央来看主要特点是: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2)从地方来看主要特点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3)一个适应:选官制度适应集权需要不断发展变化。 【重点难点突破】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 (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3)《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试以西汉、唐朝、北宋、明朝为例,说明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一直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西汉、北宋、元各是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 (5)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长沙屈贾二公祠联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策可为史贾谊《治国策》可以称为“史”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 A.丞相 B.知州 C.枢密使D.通判 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6.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