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治伤寒温病同用方.pdfVIP

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治伤寒温病同用方.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资料由四川卫校招生网整理发布,欢迎加入四川卫校 QQ 群:219585954 (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1.仙露汤 治寒温阳明证,表里俱热,心中热,嗜凉水,而不至燥渴,脉象洪滑,而不至甚实,舌 苔白浓,或白而微黄,或有时背微恶寒者。生石膏(三两,捣细)玄参(一两)连翘(三钱) 粳米(五钱)上四味,用水五盅,煎至米熟,其汤即成。约可得清汁三盅,先温服一盅。若 服完一剂,病犹在者,可仍煎一剂,服之如前。使药力昼夜相继,以病愈为度。然每次临服 药,必详细问询病患,若腹中微觉凉,或欲大便者,即停药勿服。候两三点钟,若仍发热未 大便者,可少少与服之。若已大便,即非溏泻而热犹在者,亦可少少与服。《伤寒论》白虎 汤,为阳明府病之药,而兼治阳明经病。此汤为阳明经病之药,而兼治阳明府病。为其所主 者,责重于经,故于白虎汤方中,以玄参之甘寒(《神农本草经》言苦寒,细嚼之实甘而微 苦,古今药或有不同),易知母之苦寒,又去甘草,少加连翘。欲其轻清之性,善走经络, 以解阳明在经之热也。方中粳米,不可误用糯米(俗名浆米)。粳米清和甘缓,能逗留金石 之药于胃中,使之由胃输脾,由脾达肺,药力四布,经络贯通。糯米质粘性热,大能固闭药 力,留中不散,若错用之,即能误事。一叟年七十有一,因感冒风寒,头疼异常,彻夜不寝。 其脉洪大有力,表里俱发热,喜食凉物,大便三日未行,舌有白苔甚浓。知系伤寒之热,已 入阳明之府。因头疼甚剧,且舌苔犹白,疑犹可汗解。治以拙拟寒解汤,加薄荷叶一钱。头 疼如故,亦未出汗,脉益洪实。恍悟曰∶此非外感表证之头疼,乃阳明经府之热,相并上逆, 而冲头部也。为制此汤,分三次温饮下,头疼愈强半,夜间能安睡,大便亦通。复诊之,脉 象余火犹炽,遂用仲景竹叶石膏汤,生石膏仍用三两,煎汁一大碗,分三次温饮下,尽剂而 愈。 按∶竹叶石膏汤,原寒温大热退后,涤余热、复真阴之方。故其方不列于六经,而附载 于六经之后。其所以能退余热者,不恃能用石膏,而恃石膏与参并用。盖寒温余热,在大热 铄涸之余,其中必兼有虚热。石膏得人参,能使寒温后之真阴顿复,而余热自消,此仲景制 方之妙也。又麦冬甘寒粘滞,虽能为滋阴之佐使,实能留邪不散,致成劳嗽。而惟与石膏、 半夏并用,则无忌,诚以石膏能散邪,半夏能化滞也。或疑炙甘草汤(亦名复脉汤)中亦有 麦冬,却无石膏、半夏。然有桂枝、生姜之辛温宣通者,以驾驭之,故亦不至留邪。彼惟知 以甘寒退寒温之余热者,安能援以为口实哉!温病中,有当日得之,即宜服仙露汤者。一童 1 本资料由四川卫校招生网整理发布,欢迎加入四川卫校 QQ 群:219585954 子,年十六。暑日力田于烈日之中,午饭后,陡觉发热,无汗,烦渴引饮。诊其脉,洪而长, 知其暑而兼温也。投以此汤,未尽剂而愈。 按∶此证初得,而胃府之热已实。彼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者,何梦梦也!上焦烦热 太甚者,原非轻剂所能疗。而投以重剂,又恐药过病所,而病转不愈。惟用重剂,徐徐饮下, 乃为合法。曾治一人,年四十余。素吸鸦片,于仲冬得伤寒,两三日间,烦躁无汗。原是大 青龙汤证,因误服桂枝汤,烦躁益甚。迎愚诊视,其脉关前洪滑,两尺无力。为开仙露汤, 因其尺弱,嘱其徐徐饮下,一次只饮药一口,防其寒凉侵下焦也。病家忽愚所嘱,竟顿饮之, 遂致滑泻数次,多带冷沫。上焦益觉烦躁,鼻如烟熏,面如火炙。其关前脉,大于前一倍, 又数至七至。知其已成戴阳之证,急用人参一两,煎好兑童便半茶蛊,将药碗置凉水盆中, 候冷顿饮之。又急用玄参、生地、知母各一两,煎汤一大碗,候用。自服参后,屡诊其脉, 过半点钟,脉象渐渐收敛,至数似又加数。遂急将候用之药炖热,徐徐饮下,一次饮药一口, 阅两点钟尽剂,周身微汗而愈。此因病家不听所嘱,致有如此之失,幸而救愈,然亦险矣。 审是,则凡药宜作数次服者,慎勿顿服也。盖愚自临证以来,无论内伤、外感,凡遇险证, 皆煎一大剂,分多次服下。此以小心行其放胆,乃万全之策,非孤注之一掷也。《伤寒论》 阳明篇中,白虎汤后,继以承气汤,以攻下肠中燥结,而又详载不可攻下诸证。诚以承气力 猛,倘或审证不确,即足误事。愚治寒温三十余年,得一避难就易之法。凡遇阳明应下证, 亦先投以大剂白虎汤一两剂。大便往往得通,病亦即愈。即间有服白虎汤数剂,大便犹不通 者,而实火既消,津液自生,肠中不致干燥,大便自易降下。用玄明粉三钱,加蜂蜜或柿霜 两许,开水冲调服下,大便即通。若仍有余火未尽,而大便不通者,单用生大黄末一钱(若 凉水调服生大黄末一钱,可抵煮服者一两),蜜水调服,通其大

文档评论(0)

taibai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