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年代《 水浒》 研究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0 年代《水浒》研究综述 王丽娟 80 年代《水浒》论坛,一片如火如荼之势,许多问题都被提出来讨论,有些问题的争论颇为激烈。全国《水浒》讨论会举行过5 次,还出现了专业性的学术刊物《水浒争鸣》等。与80 年代相比,90 年代《水浒》研究形势稍显冷清,但它毕竟在前进,因此不乏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下面就近年来主要讨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题材与主题 《水浒》长期以来一直被认定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尽管有“宣传造反”与“鼓吹投降”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自80 年代初王齐洲《〈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文载《水浒争鸣》第一辑) 一文发表后,“农民起义说”受到质疑,从而引发了人们对《水浒》主题的热烈讨论。此后,有关《水浒》主题的讨论新见迭出。到了90 年代,《水浒》是否反映“农民起义”的问题又再次引起了人们的争鸣。侯会《〈水浒〉源流新探》(《文学遗产》1992 年第6 期) 中提出了以下观点:①《水浒》中晁盖形象的原型,可能是南宋初洞庭湖起义领袖钟相;②《水浒》故事在义军规模、斗争方略诸方面与宋江起义史实差异极大,与洞庭起义史实颇相吻合; ③《水浒》故事创作,受《中兴名将传》影响颇大,钟相事迹为《水浒》吸收是不可避免的文学演进趋势。曹晋杰、宋步楼《施耐庵新证》一书中的《〈水浒传〉与张士诚起义》一文则认为《水浒》的原型是张士诚起义,但王珏在《评〈《水浒传》与张士诚起义〉》(《成都师专学报》1990 年第1 期) 中认为该文只是搜罗一些史料来附会书中的情节,并没有拿出证据,因而不足凭信。上述关于《水浒》题材来源的看法实质上是《水浒传》描写“农民起义”说的侧面反映。值得注意的是,王齐洲在《论中国古典小说的阶级意识———从〈水浒传〉取材谈起》(《天津社会科学》1993 年第2 期) 中通过《水浒传》中关胜、呼延灼、张横、张顺、李逵等人物历史原型的分析,并引用一些国外学者的成果如美国学者魏特夫关于“治水社会”的阶级结构特点的理论,英国学者李约瑟关于中国古代社会为官僚封建主义而没有像西方那样的军事贵族统治的封建主义的观点等,论证《水浒传》作者并没有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阶级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来加以反映,而是以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即官与民的矛盾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从指导思想和题材来源上否定了《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的可能。王基《再论〈水浒〉之非农民起义说》(《大庆师专学报》1993 年第1 期) 一文中则根据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原因在事物内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书中反映的基本事实出发,断定梁山起义不是农民起义而是许多阶层都参加的人民起义,其实质是一场忠奸斗争。潘承玉则发表《也论〈水浒〉之为农民起义说——与王基先生商榷》(《东岳论丛》1994 年第6 期) 从三个方面对王文进行质疑,并指出宋江是虚言招安,真要造反。此次争鸣是80 年代争论的继续,各家的看法与以往旧说大体相合而仅在局部有别,它表明“农民起义说”、“市民说”、“忠奸斗争说”、“革守斗争说”几种主要观点到90 年代依旧有人坚守。但随着新的思维方法的运用,人们对主题又开始从不同角度进行新的思考,新观点也层出不穷,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倪长康《封建长夜中的一个理想国梦——〈水浒〉主题之我见》(《明清小说研究》1991 年第1 期) 中认为:水泊梁山是个理想国,这个理想国又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它 是封建长夜中的一个梦,矛盾、朦胧、残缺、空想,最后是幻灭。 2. 宋克夫《乱世忠义的悲歌——论〈水浒传〉的主题及思维方式》(《湖北大学学报》1993 年第6 期) 中认为:《水浒传》是一曲乱世忠义的悲歌。文中指出梁山义军的悲剧不在于“宋公明全伙受招安”,而在于“逼上梁山”和宋公明“神聚蓼儿洼”,通过这种悲剧, 《水浒传》表现了对封建乱世的极大愤懑和忠义思想的深沉迷惘。 3. 韩晓谅《〈水浒〉主题新解》(《明清小说研究》1994 年第2 期) 中认为:站在哲学的高度去看《水浒》,它是一部表现人类身处险境、恐惧不安的书,是表现人类寻求安身之地而不得情状的书,它追求的人格理想具有现代性。 4. 郭振勤《从生成史略论〈水浒传〉的主题》(《汕头大学学报》1993 年第3 期) 从《水浒传》生成史的角度,将《水浒传》的成书和作品主题的嬗变联系起来,指出梁山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出现传奇色彩和归正倾向,进而认为《水浒传》是封建社会全社会被压迫者与有志之士的反抗与追求的“交响曲”,是对封建社会后期现实的一种“全景式的综合反映”。 5. 熊飞《〈水浒传〉主题的哲学反思》(《理论月刊》1997年第1 期) 从哲学的角度对《水浒传》的主题进行审视,文中认为, 《水浒传》虽是在程朱理学笼罩着的时代氛围中形成,其所公开使用的武器也是儒家不得已而“用权”的哲学,但它实际表现出了一种反道学精神,并且这种思想达到

文档评论(0)

fly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