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原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高原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 李 毳1, 2,柴宝峰1,王孟本1* 1.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2. 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系,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技术,分析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135份材料共分离出23条带,其中3条为共有带,多态性高达86.95%。全部材料共出现53种带型,9个不同油松种群的带型有差异,同一种群不同个体的带型也有所不同,说明山西高原的油松在遗传上已产生一定程度分化,在醇溶蛋白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从供试材料的带型计算出油松遗传分化系数为0.1547,即在种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5.47%,种群内变异为84.53%,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在松属树种中也属于较高水平。根据23个多态位点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聚为3个类群。 关键词:山西高原;油松;醇溶蛋白;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5-0719-04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国特有树种,主要分布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如山西、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和内蒙古等省(区)的山地,是我国北方地区分布最广的针叶树种。山西是天然油松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属油松天然分布中心区。在山西高原天然油松林主要集中于太岳林区、关帝林区、中条林区,在太行林区、吕梁林区分布也较多。油松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造林易成活,具有保持水土和保护环境的功能,是我国华北及西北荒山绿化和营造生态林的先锋树种。许多学者从油松的形态特征、生态特征、物候及生理、生化指标等方面对油松的遗传结构进行过研究[1, 2]。但在醇溶蛋白水平上对油松种群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的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酸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Acidic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技术,在醇溶蛋白水平上对山西高原9个不同油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油松基因资源利用等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表1 实验油松种子采集地点 Table 1 Loci of P. tabulaeformis seeds collection 采集地 1 2 3 4 5 6 7 8 9 太岳龙门口 中条中村 吕梁上庄 太行铁桥 黑茶山 太岳灵空山 吕梁克城 芦芽山 关帝三道川 经度 113(20′ 110(59′ 110(18′ 113(20′ 111(15′ 112(17′ 110(18′ 111(59′ 112(02′ 纬度 36(15′ 35(34′ 36(33′ 37(26′ 38(12′ 36(40′ 36(33′ 38(40′ 37(25′ 本实验所用的9个油松种群的种子来源及编号见表1,种子在实验室自然风干之后密封,置4 ℃冰箱保存备用。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品提取 每个种群分别取15粒种子,浸种24 h,剥取胚乳。直接放入1.5 m Eppendorf管中1 mg加15 (L的比例加入样品提取液(Ψ/%,2-氯乙醇:20,2—巯基乙醇:1;w/%尿素:12,甲基绿:0.05),充分研磨、混匀,室温浸提过夜。12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备用。5.38,甲叉双丙烯酰胺:0.62,尿素:6.0,抗坏血酸:0.1,硫酸亚铁:0.005),加入4μL w=10%过硫酸铵和40 μL TEMED,匀槽加1μL样品,恒压200 V,电泳。染色和照相用1 g考马斯亮蓝R-250,225 mL甲醇,225 mL ddH2O,50 m冰乙酸配制的染色液染色过夜。用甲醇50 mL,ddH2O 400 mL,冰乙酸50 mL配制的脱色液脱色IV区(如图1)。由图中可以看出,I区谱带较细、 表2 各油松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1) Table 2 Neis original measures of genetic identity and distance 种群 1 2 3 4 5 6 7 8 9 1 **** 0.9833 0.9570 0.9849 0.9472 0.9935 0.9417 0.9512 0.9533 2 0.0169 **** 0.9574 0.9627 0.9729 0.9821 0.9692 0.9558 0.9604 3 0.0440 0.0436 **** 0.9423 0.9418 0.9520 0.8972 0.9730 0.9803 4 0.0153 0.0380 0.0595 **** 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ly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