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露天煤矿不同恢复植被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比较
崔艳1,张继栋1,白中科1*,李晋川3,韩丽君2,樊文华2
1.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2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3.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太原 030006
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恢复生态系统5种植被模式下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246头,分属于2纲、9目、24科。利用DIC与DG多样性指数对其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为针阔叶混交林乔灌混交林草;针叶混交林灌木;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容重、含水量密切相关。影响土壤动物生存的土壤物理条件是恢复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回迁的主要因素。土壤的肥力是影响土壤动物繁殖的主要因素。
S1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3-1024-04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主要部分,是土壤动物演替的重要影响因素。植被演替与土壤动物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自然演替生态系统[1,2]、人为干扰森林生态系统[3,4]、人为干扰草原生态系统[5]、草原恢复生态系统[6,7]、森林恢复生态系统[8]退化红壤恢复生态系统[9-11]中土壤动物的影响方面。
矿业开发影响地的土壤动物调查研究集中在露天开采的铜矿[12-14]、铁矿[15]等尾矿废弃生境以及煤矿复垦生态系统[16-17]。对于露天煤矿开采后恢复生态系统中植被与土壤动物的关系研究少见报道。本文对安太堡露天煤矿重建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差异性,为土壤动物作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质量指。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sampling areas
西排土场 南排土场 海拔高度m 1460 1520 1380 1420 1450 复垦植被 油松×云杉×落叶松 沙棘 刺槐×油松×榆树 刺槐×柠条 冰草 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云杉.Piceakoraiensis nakai,落叶松.Larixgmelinii rupr,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榆树. Ulmus pumil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冰草Agropyron cristaum平朔矿区地处黄土高原晋陕蒙接壤的黑三角地带、山西省北部的朔州市境内(39°23′39°37′N,112°10′113°30′E)。该区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4.8~7.8 ℃,年均降雨量428.2~449.0 mm,全年蒸发量1786.6~2598.0 mm。矿区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与栗褐土,地带性植被属干草原。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平朔矿区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露天煤矿,占地面积60 km2,服务年限97(1985—2095年)。目前,岩土排弃已形成了5座高45~190 m的外排土场(二铺、南排、西排、西排扩大区、南寺沟排土场);同时,部分剥离岩土回填矿坑,形成内排土场,总占地近1000 hm2[18]。60余种植物生长在此恢复生态系统中,分属20科,其中禾本科18种,菊科12种,豆科8种,唇形科和藜科各4种。地上植被以1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多年生草本植物次之。
根据研究区域的主要的复垦植被类型,综合考虑使地理位置以及恢复时间对土壤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选择5个不同复垦植被的排土场平台(表1),其中西排土场沙棘林复垦时间为1994年,其余样地全部为1992年复垦。
各样地选取代表性样方5 m×5 m,在各样方中利用对角性法确定5个采样点,在各样点利用自制的大型土壤动物采集器(20 cm×20 cm×5 cm)取表层土壤(05 cm),就地分离手拣大型土壤动物,保存在75%酒精的试管中,带回室内鉴定。土壤动物的鉴定参照《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19],鉴定到科,某些种类鉴定到目或纲。
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利用多群落间比较的DIC多样性指数、密度-类群指数(DG)[20]以及Simpon优势度指数。
在5个样地25个样点中,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246头,隶属2纲:昆虫纲、蛛形纲,9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同翅目、蜘蛛目,革翅目双尾目双翅目,24科。依据个体数在总捕获数中的比例,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科,占到总捕获量的48.37%;常见类群占到总捕获量的45.12%;优势类群占到总捕获量的6.50%,常见类群与稀有类群的类群数目相当(表2)。
Table 3 Important indexes of soil macro-fauna with varie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