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伯矩鬲的艺术特征及其所反映的西周早期社会状态.docVIP

浅析伯矩鬲的艺术特征及其所反映的西周早期社会状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伯鬲 【摘要】伯鬲伯鬲伯鬲 【关键词】西周早期 伯鬲 艺术形象是社会状态的浓缩。每个时代典型的艺术形象都是当时的政治状况、生活方式等在社会思想方面的反映。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上大量出现牛头纹,这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状态紧密相联。伯鬲 伯矩鬲的艺术特征 伯鬲 伯鬲伯鬲通高33厘米口径22.9厘米 图1 伯鬲图2 伯鬲 伯鬲 (1)盖钮(图3、4) 伯鬲鬲 图3 盖钮 图4 盖钮 (2)盖面(图5、6、7) 盖面由一对浮雕牛头纹相背而成。以鼻梁为中线,V型牛角向上翘起,每支牛角上饰有四片凸起的鳞片状纹饰,四支牛角尖分别紧贴鬲盖内壁铸有4行15个字铭文 图5 盖面 图6 盖面 图7盖面 (3)颈部(图8) 颈部饰六条短扉棱,扉棱间饰以夔纹颈部内壁铸有5行15字铭文 图8 颈部的扉棱夔纹 伯鬲鬲鬲夔纹 图9 袋足 图10 袋足 3.与同时期燕地青铜器相比,伯矩鬲 (1)牛首数量多且形状不一 伯矩鬲鬲 图11伯矩鬲 (2)牛角翘出器表 伯矩鬲给人雄奇威武之感鬲鬲 伯鬲是青铜器中的杰作。夔纹 从伯鬲 青铜器上常饰有各种不同的纹饰,这些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每个时代的工艺美术特征。青铜礼器从造型,纹饰到铭文内容,根据“礼治”的需要都有严格的规定,渗透着奴隶主阶级重教迷信和神权思想。[3]伯鬲 伯鬲 鬲 青铜鬲鬲鬲逐渐演变成盛粥的器物。 此外,鬲 伯鬲 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青铜礼器。鬲为鼎之款足者,所以也称为鬲鼎。[7]西周青铜器与晚商青铜器相比,出现了兽足鼎和极少数的有盖鼎,而伯鬲伯鬲是贵族伯神圣祭器 从伯鬲 兽面纹之一的牛头纹 兽面纹,一般是以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为主题,辅以躯干,羽翼,足爪等部位的一种纹饰。正视的头部在兽面纹中占据着十分突出的中心地位。……兽面纹无疑是商周青铜器纹饰中地位最显赫,含义最神秘,结构最成熟的纹饰。 [9]由于构成兽面纹的核心要素是其眼、角(或代替角的耳)、口,而角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因此,段勇在 《商周青铜器幻象动物纹研究》中根据兽面纹的角(或代替角的耳)的形状,把兽面纹大致分为三类:牛角类、羊角类、豕耳类。 牛头纹应属于兽面纹的牛角类中的V型牛角类兽面纹。这一型的兽角与常见牛角最为相似,具有写实的特征。伯鬲 图15 VaI式[10] 图16 VaII式[10] 商、周的青铜器纹饰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它具有天赋的神效。《左传·宣公三年》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13]表明了青铜器纹饰在当时人们心中具有“使民知神奸”,“协于上下,以承天休”的特殊功效。 牛在时人心中的地位 伯鬲鬲 由于西周早期的社会文化与晚商时期密切相关,因此在探讨牛在西周早期的地位必须涉及牛在周朝的情况。商、周时期,牛不仅是传统牲畜,还是奉献之牺牲、受祭之对象。 牛是商人饲养的传统牲畜,不用于种地,而用于拉车。商建国后有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牛,羊,豕是我国的传统祭牲,新石器时代诸多考古学文化中均发现它们的踪迹。而且从卜辞和文献资料可知,商周时期乃至后世最主要的祭牲就是牛,羊,豕。[11] 商周遗址中有专门的牛坑、羊坑;天马——曲村遗址出土的西周早期牛骨数630,羊骨数489,豕骨158。这些考古证据都表明了牛是当时重要的一类牺牲。《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羸者,羽者,鳞者。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 [14],“脂者”指牛、羊。《国语·楚语下》记观射父之言:“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大牢;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 [15] 《仪礼·聘礼》等记,九鼎的第一个鼎盛牛,称为太牢。按王晖的观点,“牢”当指圈养的牛,“少牢”当指圈养的羊,“特牛”当指未圈养的牛,而“特牲”则指未圈养的羊或豕。这些文献记载均表明牛在当时是作为祭祀的一种重要的牺牲。《礼记·王制》:“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16]也表明了牛在时人祭祀活动中的重要性。 商、周的祭祀仪式是十份隆重威严的,祭祀对象主要是祖先和神袛。时人通过卜筮和祭祀与其所尊崇的祖先或神袛进行交流。祭祀活动是一种贡与享的关系,属于最基本的联系。因此,青铜礼器上的兽面纹作为牛,羊,豕等祭牲的化身,实际上是沟通人神最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