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赞美诗》的功能文体学浅析.docVIP

《警察与赞美诗》的功能文体学浅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警察与赞美诗》的功能文体学浅析 杨洁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0) 摘要:运用功能文体学的理论,通过对三大元功能的介绍和应用对欧?亨利作品《警察与赞美诗》进行的分析。功能文体学为文学欣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使人们更好的对作品有了深层的理解和欣赏。 关键字:功能文体学;《警察与赞美诗》;三大元功能 引言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亨利最为著名短篇小说之一,也曾被我国多位学者翻译成不同版本。该小说用含泪的微笑和黑色幽默揭示以苏比为代表的中下层人民的艰难生活和精神痛苦;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颠倒。本文将从三大元功能的角度全新诠释该小说,为更好理解作品提供有效的手段。 1.欧?亨利与《警察与赞美诗》 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誉为“美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作品魅力在于幽默的天性和讽刺的笔法,尤以擅长结尾而闻名。又因为其描写了众多人物,富有生活情趣,故而作品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警察与赞美诗》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寒冬想去监狱熬过,所以故意犯罪,去饭店吃霸王餐,扰乱治安,偷他人的伞,调戏妇女等,然而这些都没有让他如愿进监狱;最后,当他在教堂里被赞美诗所感动,想要从新开始,改邪归正的时候,警察却将他送进了监狱。小说语言生动幽默,轻松诙谐;展示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无以为生的悲惨命运。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根据小说发生的地点,将小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到第五段为第一部分,苏比躺在长条板凳上筹划入狱;第六到三十八段为第二部分,苏比离开板凳,在街上惹是生非;第三十九段到最后为第三部分,苏比在教堂被警察逮捕。 2.功能文体学 “功能文体学”(functional stylistics)为“系统功能文体学”的简称,它特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文体派别。迄今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依然很有活力,影响日益扩大。功能文体学的语言学基础是系统功能观,以系统功能观建立起来的系统功能语法包含六大核心思想,即:纯功能思想、系统思想、层次思想、功能思想、语境思想、近似思想。其中系统层次思想、功能思想和语境思想对翻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着重语言功能与文体的关系。他主张利用三大元功能来剖析文本。其中包括 “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这三种功元功能分别有及物性系统,语气和情态系统,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来体现。 3.《警察与赞美诗》的三大元功能分析 概念功能是讲话者作为观察者的功能, 表达人们的社会经历和内心的心理经验, 同时也表达事物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如并列、从属等。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闯入者的功能, 表达他的意见、态度、评价和他与听话者的相对角色关系, 包括社会角色关系和交流角色关系。语篇功能是讲话者作为组织者的功能,它把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 根据情景语境在语篇中组织成一个整体, 共同在语境中起作用。 3.1作品的概念功能 “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是表达说话者经验的功能。经验意义主要体现在及物性系统之上。及物性系统把经验世界识解为一组可以操作的过程类别。其中包括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第二部分过程分布结构如图1: 物质过程 心理过程 关系过程 行为过程 言语过程 存在过程 苏比 20 6 3 15 6 0 比例 40% 12% 6% 30% 12% 0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苏比的描写主要是物质过程和行为过程,分别占据了40%和30%。物质过程是用来表现客观事物发生的一切。而行为过程则表现了生理心理方面的活动现象。小说第二两部分,苏比从筹划入狱到付诸行动,一共进行了六次行动计划入狱。苏比走进豪华饭店,想白吃之后被关监狱,然而因裤子破被推到人行道上; 他用石头砸橱窗。想借此被捕,但警察认为他不是肇事者;他想饱餐一顿不给钱借此被捕,侍者却没喊警察而把他推到人行道上;他扮演一个小流氓调戏年轻女子被捕,结果反被女子纠缠;他在剧院门口大吵大闹想以“扰乱罪”被捕,但警察根本没有理睬;他跨进烟店拿伞,希望被偷者喊警察,但别人却者把伞让给了他。 通过用两种过程的描写,客观地刻画了苏比荒谬的打算,滑稽表演和戏剧的收尾,每一次以为苏比会大功告成却总是遗憾,在微笑着写出了苏比的不幸。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这两种过程的重点描写,来体现主人公卑微的身份,扭曲的心灵和他荒诞的行为。小说的主旨是要揭示他生活贫困和精神痛苦,但通过物质过程和行为过程的烘托,我们可以完全以幽默的心态来感受作品本身的主题意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